第10部分(第3/4 頁)
稱後世帝王的楷模,對他評價很高。其實真正讓我們感興趣的,倒還是這位古代領袖的家庭。帝嚳的家庭成員很複雜,簡直就是一個民族團結的典範,他的四個妃子來自不同的地區,代表各自的勢力,有明顯的“和親”目的,很值得研究。
帝嚳的兒女們則更有意思,個個都頗有些傳奇色彩。傳說他與四妃常儀所生的帝女,跟隨神犬“槃瓠”來到“南山”,養育了南方“蠻夷”的後代;常儀還生了個兒子名叫“摯”,接替了帝嚳的帝位,九年之後幹不下去了,才傳給帝堯。帝堯就更不用說了,他是帝嚳和三妃慶都所生的兒子,“其仁如天,其知如神”,是歷史上有名的聖賢之君,知名度最高。正是他將權力移交給帝舜和大禹(均為顓頊的子孫),才最終締造了大夏王朝。帝嚳的第三個兒子,就是次妃簡狄所生的“契”,是後來商的祖先。
其實不光夏、商兩朝,連周的線索也彙集到帝嚳這裡。帝嚳的元妃名叫姜嫄,所生的兒子“棄”也不簡單。他後來官封“后稷”,成為“周”的先祖。如此看來,帝嚳這人居然是夏、商、週三代帝王的共同祖先,實在是中國歷史上一個神秘而關鍵的人物。不認識這個人,我們自稱炎黃子孫,還真沒了著落。
按照儒家的思路,司馬遷十分詳細地列出了遠古帝王的血緣關係,形成了比較完整的人物譜系,使得《史記》的開頭這一部分帶有很強的宗法意味。對帝嚳的記錄,也讓我們找到了當時民族大融合的一些線索——帝嚳的這些兒子中,有的固然是親生的,有的則說不太清楚,例如前面提到的“契”的身世和“玄鳥生商”的故事。這恰恰說明,帝嚳以後華夏民族的結構就已經突破了單一的血緣,開始出現海納百川、兼收幷蓄的趨勢。
《史記&;#8226;周本紀》裡記載的這位后稷的出生,更加匪夷所思。“契”的媽好歹還吞了個鳥蛋,“稷”的媽只踩了踩巨人留下的腳印,就懷上了“稷”。書上說:“姜嫄出野,見巨人跡,心忻然說(悅),欲踐之,踐之而身動如孕者。” 這位名叫姜嫄的女子自己弄大了肚子,還煞有介事,說是“踐巨人跡”後芳心震動,因此懷孕。
雖說故事編得有些離譜,但古人的性觀念比較開放,大家也都明白是怎麼回事,既然連帝嚳都不追究,彼此心照不宣就算完了。可姜嫄身為帝嚳元妃,生下來歷不明的孩子,終究有些不好意思,於是一狠心,就想把孩子丟掉。誰知道此後怪事迭出:這孩子似乎有神靈保佑,棄之狹巷則有牛羊庇護,棄之山林則遇樵夫救回,棄之寒冰引來百鳥呵覆……姜嫄再也狠不下心腸,決定將他撫養成人,並索性給他取名為“棄”。
這一轉念間,成就了中華民族的一大段歷史。若干年以後天降大任,“棄”的後代逐鹿中原,取代殷商,開創了西周到春秋戰國時代長達八百年的基業,孕育了諸子百家和五霸七雄,奠定了華夏文化的主體。
和司馬遷描寫的其他天才少年一樣,“棄”這孩子從小就很不一般,尤其對植物學表現出濃厚興趣:“其遊戲,好種樹麻、菽,麻、菽美”——連玩都玩得那麼有水平!成年以後的“棄”更是自學成才,成為著名的農業科技專家,經他點撥的地方,總是五穀豐登。
“帝堯聞之,舉棄為農師,天下得其利”。(《史記&;#8226;周本紀》)
經帝堯推舉,“棄”當上了農業部長,專門指導農業生產。後來帝舜受禪,再次肯定了棄的功績,給了他一個封號,叫“后稷”,承認他是黃帝后裔,並賜姬姓(黃帝姓姬),還把他母親姜嫄孃家所在的“邰”(今陝西武功縣西南)封給了他。由於他在農業方面的特殊貢獻,後世把他尊為穀神。我們現在常說的“江山社稷”中的“稷”,指的就是他。
《史記》上說,夏代晚期不重視農業工作,棄的後代 “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