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3/5 頁)
眼前——羅布泊在若羌縣境東北部,海拔780米,殘存面積約2400…3000平方公里,現已完全乾涸。羅布泊本是孔雀河的蓄水池。在孔雀河三角洲上,胡楊、紅柳成林,蘆葦遍野,聚集無數野獸和鳥類。早在公元前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已有人類定居。在孔雀河下游三角洲和羅布泊沿岸發現過許多細石器文化點。
中國漢文古籍早有關於樓蘭的記載。在西漢探險家張騫的筆下,羅布泊叫做“鹽澤”。後來樓蘭國王暗通匈奴,刺殺漢使,漢派大將滅樓蘭國,改其國號為都善。樓蘭其實是一個城邦國家,這一點類似於古希臘諸國,而樓蘭城為其首邑。直到魏晉時代,樓蘭依然在文獻中有著重要的地位。
樓蘭國在漢、晉繁榮時期,綠野千疇,糧食自給有餘;商道上駱駝隊絡繹不絕,驛館旅客常滿;寺廟鐘鼓聲悠揚,佛事頻繁;中央政府派兵屯墾,管轄遠近地區。但是,樓蘭古國在經歷了輝煌的巔峰後不久,也就是公元四五世紀,就漸漸地在史書中銷聲匿跡了,當玄奘西行路過此地的時候,發現樓蘭已是一片荒無人煙的大漠了。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樓蘭就這樣在人們的記憶中被遺忘了。
………鵲橋仙
回覆'21':直到一千多年之後的公元1900年,這一年的3月28日,來自瑞典的探險家斯文·赫定正在羅布泊西部探測,他的維吾爾族嚮導阿爾迪克在返回考察營地取回丟失的鎬頭時,遇到風暴,迷失了方向。但勇敢的阿爾迪克憑著微弱的月光,不但回到了原營地摸到了丟失的鎬頭,而且還發現了一座佛塔和密集的廢墟,那裡有雕刻精美的木頭半埋在沙中,還有古代的銅錢。阿爾迪克在茫茫夜幕中發現的遺址,後經發掘,證實就是樓蘭古城。古城能重見天日,首先歸功於阿爾迪克的發現。斯文·赫定在回憶裡寫道:“阿爾迪克忘記了鎬頭是何等的幸運!否則,我絕不能回到這座古城,這個給亞洲中部古代史帶來新光明的重要發現,至今也許不能完成。”1901年3月4日到10日,斯文·赫定又來到這裡,僱傭民工在樓蘭城中隨意挖掘,取得了大量漢五銖錢,精美的漢晉時期絲織物、玻璃器、兵器、銅鐵工具、銅鏡、裝飾品,陀羅風格的木雕藝術品。具有極高史料價值的漢晉木簡、紙質文書即達270多件;隨斯文·赫定而至的斯坦因也在樓蘭古城又發掘了大量文物,僅漢文文書就達349件,還有為數不少的癙盧文文書。大量文物特別是紙質文書能夠儲存下來,這與當地乾燥的氣候有著直接的關係,就像古埃及的沙漠中能夠把四五千年前的寶藏給完整儲存下來一樣。
樓蘭遺址坐落在羅布泊西岸,座標東經89°55′22″,北緯40°29′55″。整個城市被扯碎成條條塊塊,臺地上殘留著殘牆斷壁。城牆西、北兩面均長327米,東、南各長333。5米、329米,全城面積108240平方米。殘存最長的一段城牆長60。5米,厚8米,殘高3。5~4米,由板築夯土而成。城內分三個區域。東北為寺院,以佛塔為主。殘塔高10。4米,呈八角彩;塔基直徑19。5米,下層板築夯土,上層壘砌土塊。西南為行政區,房屋坐北朝南,最大的中廳有房三間,面積106平方米;牆以文木為架、紅柳編網、外塗草泥而成。西部和南部為住宅區,也是紅柳編的葦牆,最大宅院可達350平方米。城中有古水道,自西北向東南穿城而過。城東北發現多處墓葬群,隨葬品有銅鏡、漢錢、織錦、漆器、玉器、木碗、陶罐、耳飾等,為漢、晉時代遺物。
白璧又找到了一份父親專門收集的許多著名學者發表的論文的影印件,這些文章都涉及到了樓蘭文明神秘消亡的原因。白璧粗略地看了看,各種說法有著很大的差異,有人認為是上游來水斷絕,被迫放棄城市造成的。也有認為是自身脆弱的環境遭到了破壞,大自然對人類進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