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都是為了金幣(第2/3 頁)
錢就完事了。
馬修:“今晚就在那塊坡地宿營,我可不想再去倫敦住旅店……”
艾琳道:“萬一下雨怎麼辦?”
馬修臉有些歪:“下雨更不能去倫敦了!”
幾天過去,也不知市長辦的怎麼樣了。馬修決定,再去找他一趟。
馬修:“市長先生,上次的事情……”
市長:“歡迎歡迎,英俊的先生,我認為!只有絲綢才配的上……額?”
“……你是誰?”
馬修:“……”
馬修很想殺人,他一把揪住市長。作為一個圓滑的商人,市長頓時就軟了,然後他想起來他是個市長,頓時又硬了。
“放手,你這莽撞的小子……我想起來了……誰叫你換了身衣服……想去見國王就去格林威治啊,找我幹啥?”
馬修放下拳頭奇道:“我直接上門就能見到國王?”
市長:“別人不行,但你應該可以。”
馬修怒道:“上次你可不是這麼說的。”
市長尬笑一下:“我那不是想多瞭解一下德文郡和康沃爾郡麼……你知道,我們商人必須耳聰目明,知道的越多,生意才越好做……再說,國王跟我們沒什麼關係。”
倫敦與其說是英格蘭城市,不如說是自治城邦。他們只要向國王交完稅,國王就拿他們沒轍了。
這不是個別現象。比較出名的自治城市有尼德蘭聯省、漢薩同盟城市,威尼斯、佛羅倫薩。不過並不是所有的城市都能如此。
2002年,某個老太太登基50年慶典。到達倫敦老城門口時,她要走下馬車,向市長請求入城的許可。當然,這是一種象徵性儀式。她是唯一一個需要這種許可的英國人。
回去的路上,馬修對這種現象有些瞭然。說白了,歐洲國王們需要支持者,需要錢和物資武裝軍隊爭奪地盤維護統治。這種心態導致了他們的最終成為吉祥物。
歐洲的王權從來沒有真正強大過,在資產階級出現的早期,國王們既要依靠他們,又要限制他們。為了爭搶地盤,還會向商人借錢,有時候還錢,有時候不還。說不定還會弄死債主。
之所以會出現君主立憲制度,就是這個原因。其他的,都是胡扯蛋。沒有什麼為了進步,都是為了保全自己的財產。
想要國王們遵守規則,資本家們就必須給他們套上籠頭。
直到現代,西方國家都是這個模式,起主導作用的,是資本家群體,而不是政府。政府都是打工仔。
什麼人性,什麼解放,什麼自由,都是資本家們爭奪政權時附帶的“術”。因為普通人愛聽這個,容易用這些鼓動他們。以為這就是真理,然後為之賣命。並以為這就是革命。
英國人最悲慘的時代就是都鐸王朝絕嗣後,資本家掌握政權後的無序時期。最嚴重時,包括孩子在內,每天工作16小時的比比皆是。童工們被安排輪流睡一張床,睡醒了就要去幹活。換其他累成狗的童工來睡覺,只要他還沒死。
於是,這床永遠是熱的。
在馬修看來,他們是一丘之貉。
開工廠的,就比種地的更文明?這太滑稽了。
資本家之所以會形成群體,是因為必須要分工。會天然形成緊密的利益鏈條。可以看出,國王這種事物在其中的作用基本等於零。
一旦國王手中沒有了經濟籌碼,只憑軍隊將完全不是資本的對手。因為他們曾經是王權得以存在的一部分,而軍隊最大的特點就是必須吃飯和拿餉,這兩樣資本都不缺。這就像癌症。國王最終變成孤家寡人,一推就倒。
這個過程,就叫做君主立憲。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種必然。
培養手下的眼界很重要,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