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弘治(第3/5 頁)
宜從事,還復其兵部尚書官職,准許他節制波斯六衛兵馬。
這是大明開國以來,兵部尚書第一次同時身兼調兵權和帶兵權的情況,也是為數不多文官領軍的情況。
原本王守仁是想暗地裡指揮波斯六衛,但明面上不破壞文官不得領兵規矩。
可是波斯亂象近十年不停休,朱佑樘著實忍受不了,所以才給予了他如此權力。
儘管重新成為了風口浪尖的人物,可王守仁依舊謙遜。
九月,他進兵蒙池,克橫溪、高邱,收復蒙池府,並在波斯府在絞殺叛軍,生擒馬呈惕送往京城。
十月,剛剛平定叛亂的王守仁立馬率領波斯六衛前往西北高山府。
不到三個月時間,他破亂民八十四寨,斬殺頭領、小頭目等六千多人,俘虜參與叛亂的礦工二十六萬餘。
此戰過後,波斯地區百姓視王守仁為真武大帝轉世。
弘治十年三月,王守仁與新任波斯布政使交接工作過後,乘火車返回北京。
波斯之行讓王守仁感受良多,他在經過北庭輪臺縣龍堡站時悟得“知行合一”的道理,並將這個道理刊發在《大明報》上。
心學“知行合一”的文章一經發表,很快就引起了軒然大波。
有的人奉心學為聖典,有的人卻並不在意,還有的人則是覺得離經叛道。
不管怎麼說,此刻的王守仁無疑登上了他所能達到的頂端。
四月,在他抵達北京後,朱佑樘封其為新建侯。
至此,王守仁成為洪熙年間繼孫鋮以後,唯一一個活著就被封爵的文臣。
然而,就在他踏上巔峰的時候,他卻以年老體弱為由乞請還鄉。
要知道,在當今天下,大明百姓的平均壽命已經達到六十四歲,而王守仁不過五十八歲,這個理由顯然不成立。
饒是如此,朱佑樘卻還是批准了王守仁的乞請。
七月,深感西部多叛亂的朱佑樘將自己其餘的四個兒子分別封往了磧北、波斯、西海三地。
朱佑樘十分寵愛自己的孩子,所以給予了他們每人三個護衛。
同時,由於勳臣話語權降低,朱佑樘自然想到了扶持宗室來平衡廟堂,所以他對洪熙年間制定的《宗室條例》進行了刪改,變相放寬了對於宗室的限制。
四王就藩後,由於王府護衛數量等同半個都司兵力,所以朝廷在地方的兵力變相增多,對於地方叛亂的鎮壓也更為輕鬆。
對於守規矩的藩王們來說,《宗室條例》的放寬使得他們不用再每日謹小慎微的過活,而對於部分野心家來說,《宗室條例》的放寬卻給了他們一個機會。
弘治十二年四月,日本下水三千噸級鐵甲艦,西海伯戚景通上疏請朝廷提防。
然而他的上疏並未引起重視,因為此時的大明已經擁有八千噸鐵甲巡洋艦二十四艘,其餘噸位的巡洋艦、護衛艦、驅逐艦四百四十六艘,總噸位達到二百八十餘萬噸。
與之相比,日本最大鐵甲巡洋艦不過三千噸,鐵甲艦合計不過三十二艘,噸位僅五萬七千餘。
弘治十三年二月,崑崙宣慰司旅官俞大猷察覺日本移民崑崙洲數量增加,並在西崑崙修建造船廠,他上疏宣慰司,提醒宣慰司注意日本動向。
彼時崑崙宣慰使為洪熙年間越國公楊展玄孫楊闇,面對提醒,楊闇輕蔑回覆:“小軍校怎配上疏言事”
弘治十四年,朝鮮國王李懌派遣使團朝天,使團在朝天返回漢城後,評價天子朱佑樘表面乾坤獨斷,實際為優柔寡斷之主,唯皇太子剛毅英勇可敬畏。
對於大明的情況,使團在與李懌彙報的時候,也用上了“軍械雖犀利,武備卻鬆弛,不見昔年景泰、成化之威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