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頁(第1/2 頁)
在西溝附近,他們與大約七十名&ldo;匪團&rdo;遭遇,隨即展開了一場迅猛的追擊戰,一直追到西溝。這時,他們發現早應該到這裡的福田中隊蹤影皆無,而敵人卻變成了兩百名,結果我軍反而遭到包圍,周圍彈如雨下。在經過四個小時的激戰之後,敵軍頑強不退,進攻越發兇猛。星野一等兵身負重傷,我軍彈藥即將用盡,而滿洲國警察隊的人全都躲了起來,所以只有12名日本兵在繼續作戰。看到這樣危險的情形,東瀨軍曹下定了決死的決心,下令兩名士兵攜帶重傷的星野離開戰場向總部報告,隨後高呼&ldo;現在是死亡之花盛開的時候了,展現一下帝國軍人的魂魄吧!殺,殺,殺……&rdo;(懷疑這位東瀚軍曹以前是在寶塚歌劇院打雜的,不然這種時候哪兒來那麼多廢話?)帶隊衝進&ldo;匪群&rdo;發動自殺性攻擊。(下面這段比較令人駭異)軍曹被打成蜂窩煤狀之後向東方遙拜,高呼&ldo;天皇陛下萬歲&rdo;,遂成令人淚下之犧牲。
得知這一悲報,勇士們的母隊派出近藤中隊當晚星夜馳援,於第二天清晨趕到現場,只見血染的雪地上戰死勇士七零八落的屍體,無奈中只能痛哭著將他們火化後送回通化總部了。
報導正文之後,是日軍指揮討伐戰的某司令官三毛xxx的採訪評論‐‐《此方為皇軍之精華》,在充分肯定了十肉彈的勇氣和楷模精神之後,稱&ldo;殲滅十勇士的&l;匪團&r;,是被稱為東邊道匪賊之王的紅軍第一軍司令官楊靖宇麾下,經判定是其親率最有戰鬥力的直屬部隊……&rdo;
同一天的《朝日新聞》中,還有日軍中代中隊在桓仁馬鹿溝與&ldo;紅軍匪程司令&rdo;所部五百餘人交手五小時,傷亡三十餘人的報導。文中稱&ldo;紅軍匪&rdo;為&ldo;東邊道之癌&rdo;。
這個程司令,又是誰?這兩次戰鬥,有關係麼?
據我個人推測,這個&ldo;紅軍匪程司令&rdo;估計是有&ldo;小楊靖宇&rdo;之稱的抗聯第1軍第1師師長程斌。他當時正帶領第1師3團在桓仁活動,一度也可稱是一名抗日名將,日本報紙對他的評價是&ldo;獰猛&rdo;。可惜程斌在1938年叛變,後來反而成為了追殺楊靖宇的兇手。
不過,程斌當時並沒有和楊靖宇在一起,馬鹿溝的位置離通化還有一段距離,所以這一仗不像是他打的。
19日,《朝日新聞》則有對&ldo;肉彈十勇士&rdo;之戰中倖存生還的星野的採訪報導,內容更加詳細,稱這支準備出發的日軍增援部隊本來共計16人,而不是13人,但有三人病情較重,掙扎不起,遂與本部警衛部隊留守。星野在戰鬥中一條胳膊被打斷,另兩名倖存者也是重傷,但似乎並非受命撤退,而是在抗聯打掃戰場時利用薄霧和樹林躲過搜尋而逃生的。
那麼,這一仗真的是楊靖宇打的麼?
在有關楊靖宇的文獻中,沒有找到明確記載這一戰鬥的內容。但是,戰鬥發生的時候,楊靖宇的確就在戰場附近活動。抗聯第1軍史料中記載:&ldo;一軍司令部於1936年1月上旬,經通化英額布和二密河,回到金川河裡根據地。&rdo;這說明,日軍的情報判斷,還是比較準確的。
根據楊靖宇的警衛員王傳聖回憶,楊靖宇將軍這段時間的活動大致清晰,如果對照日方報導來看,竟然頗為吻合。
當時隨楊靖宇行動的抗聯部隊,是第1軍司令部和1師主力(1師師長程斌帶3團在桓仁活動),共千餘人,日軍描述其為兩百人大約是為了避免在輿論上造成太大影響。他們在這次透過英額布和二密河的轉移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