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頁(第1/3 頁)
新經濟政策的後果是經濟領域的劇烈波動,貧富分化加劇,由此產生廣泛的社會影響和深刻的政治影響,是為伊斯蘭主義在土耳其政壇異軍突起的歷史背景。1988‐1994年,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率為26,其中1988年達到91,1994年下降為54。通貨膨脹率,20世紀80年代初低於40,1987年上升為70,1992年達到1207。1987年,20的富人擁有499的收入;1994年,20的富人擁有549的收入。
六、城市化程序
1927年,土耳其共和國的鄉村人口共計1 140萬人,規模超過萬人的城市人口共計220萬人,規模超過萬人的城市人口在總人口中所佔的比例為164。1950年,鄉村人口共計1 710萬人,規模超過萬人的城市人口共計390萬人,規模超過萬人的城市人口在總人口中所佔的比例為185。其間,鄉村人口年均增長17,城市人口年均增長24;城市人口的增長速度與總人口的增長速度大體持平,城市化水平低於同時期的中東國家埃及和伊朗。
自20世紀50年代以後,土耳其的人口增長速度明顯加快,從1950年的2 100萬人增至1970年的3 485萬人,1990年達到5 610萬人。流通領域的活躍和市場經濟的成長密切了鄉村與城市之間的經濟聯絡,產業結構的轉型導致人口分佈的相應變化,工業化和農業市場化的長足進步加速了土耳其的城市化程序。工業化程序產生了城市對於勞動力的巨大需求,而農業機械化程度的提高導致鄉村農業勞動力的大量剩餘,城市化可謂兩者的合力疊加的結果。
1950‐1970年,土耳其出現了空前的人口流動浪潮,大量人口離開鄉村,湧入城市,城市規模由此迅速擴大。儘管政府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實行優先發展農業的政策和大幅度增加農業投資,20世紀50年代仍然出現鄉村人口流向城市的明顯趨勢,約150萬人離開土地,其中60萬人移入4個最大的城市。1950‐1960年,城市人口從524萬人增長到886萬人,城市人口在總人口中所佔的比例從25上升為32。1970‐1980年,城市人口從1 369萬人增長到1 965萬人,城市人口在總人口中所佔的比例從385上升為44。至1997年,城市人口在總人口中所佔的比例達到65。
1950‐1975年,土耳其人口年均增長率27。其間,儘管鄉村人口出生率高於城市40,然而鄉村人口年均增長率僅為13,城市人口年均增長率高達6,其中規模超過10萬人的大城市人口年均增長74。大量鄉村人口移入城市,無疑是城市人口增長速度高於鄉村人口增長速度的直接原因。據統計,1970年,超過60的城市人口,其出生地系其他省份,屬於外來移民。移入城市的鄉村人口,主要來自無地或少地的農民。1950年以前,鄉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動具有明顯的季節性;1950年以後,移入城市的鄉村人口大都轉化為城市常住居民。
城市化程序加快的突出表現,是城市規模的擴大。20世紀20年代,人口超過10萬人的城市只有伊斯坦堡和伊茲密爾;20世紀40年代,人口超過10萬人的城市也只有伊斯坦堡、伊茲密爾和安卡拉,另有人口5萬‐10萬人的城市6個,人口25萬‐5萬人的城市21個。1955年,人口超過10萬人的城市增至6個,人口5萬‐10萬人的城市增至11個,人口25萬‐5萬人的城市增至26個。1960年,人口超過10萬人的城市增至9個,人口5萬‐10萬人的城市增至18個,人口25萬‐5萬人的城市增至30個。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