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頁(第2/2 頁)
意識形態,建立共和政體的世俗民族國家則是凱末爾主義的核心內容。
土耳其共和國建立初期,庫德人與土耳其人之間存在尖銳的矛盾,兩者之間發生了激烈的衝突。庫德人信奉伊斯蘭教,經濟活動以遊牧為主,長期保留傳統的部落組織。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庫德人構成支援奧斯曼帝國蘇丹的重要軍事力量。共同面對亞美尼亞人和沙皇俄國的威脅,曾經是土耳其人與庫德人結盟的政治基礎。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亞美尼亞人的遷徙和沙皇俄國的崩潰,意味著土耳其人與庫德人面臨的共同威脅不復存在,庫德人與土耳其人之間的矛盾隨之加劇,由此形成庫德人日漸強烈的民族主義傾向。1918年,庫德人復興協會(kurds revival asciation)在伊斯坦堡成立,其在安納託利亞東部的分支組織分別屬於遜尼派和阿拉維派(alawites)。獨立戰爭期間,庫德人支援凱末爾領導的民族抵抗運動。1923年土耳其共和國成立後,庫德人佔全國人口的20。然而,凱末爾和土耳其政府並未兌現獨立戰爭期間的承諾,尊重庫德人的民族屬性和賦予庫德人以民族自治的地位,卻將庫德人稱作&ldo;山地土耳其人&rdo;和&ldo;講庫爾德語的土耳其人&rdo;。1924年憲法規定,凡土耳其公民,不分種族和宗教,皆為土耳其人,使用土耳其語。隨後,土耳其政府依據1924年憲法,關閉庫德人學校,禁止使用庫爾德語,甚至強行遷移庫德人離開祖居的家園,強制同化庫德人。凱末爾推行的以土耳其人為基礎的土耳其化統治政策,無疑損害了庫德人的民族利益。自1924年起,庫德人與土耳其政府的關係日趨惡化。1925年2月,庫德人在安納託利亞東部的迪亞巴克爾地區發動叛亂,反對安卡拉政府的土耳其化政策,要求恢復哈里發制度和伊斯蘭教法,試圖脫離土耳其共和國,建立獨立的庫德人國家,遭到伊斯梅特內閣的殘酷鎮壓。大國民議會授予伊斯梅特內閣為期兩年的獨裁權力,授權伊斯梅特內閣在安卡拉設立特別法庭,負責審理叛亂分子,超過2萬的庫德人被安卡拉政府強制遷離家園,移入安納託利亞西部。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