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頁(第1/2 頁)
美英首腦只得委曲求全,將原定的四巨頭會晤分成兩處:先在埃及的開羅討論對日作戰(美英中會晤),然後在伊朗的德黑蘭討論對德作戰(美英蘇會晤)。
歷史上就有了著名的開羅和德黑蘭兩次會議。
一九四三年十一月二十七日,開羅會議一結束,中國委員長就取道中東返國,羅斯福和邱吉爾則冒著風沙和敵機截擊的危險飛往一千英里外的伊朗首都,去會晤來自克里姆林宮的巨頭史達林同志。
4
《開羅宣言》於十二月一日在美英中三國首都同時發表,立即在世界各國尤其在亞洲引起強烈反響。宣言不僅宣告了同盟國的勝利不可阻擋,而且它使中國人首次得以躋身於近代世界大國的行列,同英美列強平起平坐,全世界都聽到中國發出的陌生而膽怯的聲音。
這是一個值得紀唸的歷史事件,它表明中國人一百年來前赴後繼為之奮鬥的政治理想正在緩慢變成現實。儘管這個目標仍然十分遙遠,但它還是極大地鼓舞了中國人,使他們確切地看到自己正在強大起來並將重新主宰自己的命運。
是月,委員長發表《告國人書》稱:&ldo;??????抗戰勝利在望,中國國譽日隆,打敗日寇我須擔負主要重任。戰後中國將管制日本,美英蘇中四強鼎力時代已經到來&rdo;,云云。(《中國國民黨大事記》)
《開羅宣言》和《告國人書》對於飽經憂患的大後方民眾尤其是流亡的知識分子來說不啻於一針強心劑。
四川三臺。
從瀋陽流亡該縣的國立東北大學校園,開羅會議的訊息一經傳來,立即激起異乎尋常的強烈反響。師生激動萬分,奔走相告,集會慶祝,然後上街遊行。人們從《開羅宣言》裡看到了勝利的曙光。
東北大學流亡歷史始自&ldo;九?一八事變&rdo;,凡十餘載,受害最烈,對日本人仇恨亦最深。委員長《告國人書》發表,歷史系三位男生輾轉反側,毅然決定投筆從戎,報效國家。
歷史系男生的行動好像一枚炸彈炸開了封閉的校園,人們壓抑已久的愛國激情好像火山一樣噴發出來。校園內天天集會,辯論,演講,討論,表態,經過十多天的醞釀議論,全校師生一致透過了《東大師生從軍宣言》,決定集體從軍,以實際行動響應領袖號召,打敗日寇,光復中華。
這在後方抗戰史上是一個重要的歷史事件。東大師生的代表專程到重慶向國民政府遞交決心書,蔣委員長親自接見師生代表,勉勵有加。他當場宣佈:所有從軍都將被送往印度,接受美國現代化裝備,同日本人作戰。
這則新聞見諸報端後無疑等於在後方學生中爆炸了一顆重磅炸彈。短短几天內,學生從軍的熱潮便如錢塘大潮便在大後方湧現出來。所有後方城市的學校都沸騰起來,人們被英雄主義的激情和氣氛所包圍,所感動,所鼓舞,勝利前景和到印度去的浪漫想像又為實現這種愛國主義增添了催化劑,因此青年知識分子們再也不滿足於清談愛國,他們把理想變成現實,把激情化為行動,從而掀起了那個時代最壯麗也最曇花一現的知識青年救亡運動的高潮。
我的十七歲的父親便是在這樣特定的歷史氛圍裹挾下,懷著對印度和現代化武器的美妙憧憬作出去當兵的驚人決定的。
抗戰期間,我祖父經營的裕華紗廠因為日本侵略幾經搬遷,又遭飛機轟炸,元氣大傷,因此老太爺同日本人簡直簡直不共戴天,其仇恨之深,甚於一般中國人。資本家對兒子寄予厚望,指望他們學而優則仕,將來子承父業振興裕華。
無奈總有兒子不肯成器,將老太爺的良苦用心置於腦後。十二月末的一天,我父親瞞著家裡,同一群熱血沸騰的同學一道趕到徵兵站,興高采烈地報了名。
父親從軍的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