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頁(第2/2 頁)
踏入廟門,卻有種放鬆的安心感呢。
晚餐是精心準備的齋食。
中垣照道的父親其實很胖,只不過在談話期間,羅絲一直有種對方仙風道骨的感覺。
「佛家主張慈悲。……嗯,你知道什麼是慈悲嗎?」中垣的父親問羅絲。
「知道。……是不是和菩提心有關?」
「啊!你也知道菩提心嗎?聽照道說你的日語很不錯,看來此言不差。」
說著,中垣的父親笑了起來。
(我能在寺廟裡找到安適。……一定和我體內的日本血統有關。)
羅絲想。
這天晚上羅絲盤坐在桌前,攤開日本探究的筆記。只是不一會兒,她便覺得腳酸,只好把盤起的腿伸直。
(我之所以坐不住,是不是與英國的血統有關?)
對自己一一探究行為來源的念頭,她覺得好笑。
羅絲將筆記中的問題挑出一個來思考。
她試圖想了解,在太平洋戰爭期間,日本軍對英籍俘虜所做出的「殘虐行為」
日本人員的那麼野蠻嗎?
曾經和日本人一起生活過的她,簡直無法相信。
是俘虜們的證辭太誇張?
還是可能出自語言上的誤會?
美國女性社會學家魯斯?貝湼迪克認為:
當日本接受中國傳入的儒家思想時,似乎刻意摒棄諸德之源「仁」。仁代表博愛,為別人著想,同時也是使人際關係和諧的方法。
另外,儒家主張以仁統治天下者方才有德,倘使君主不仁,人民可以不必服從。
這種認同「造反有理」的思想,與日本支配階級的利益相悖,他們自然無法讓類似可能引發革命的思想盛行。
另有一說是,熱心於推廣仁德之治的孟子典籍,在船運來日途中遇到風雨沉沒了。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