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2/4 頁)
省新鄭縣南五里),渡過欒氏(洧水渡口名),攻打鄭城門不果,俘虜九人後,渡過汝水而歸。
下一節將接著講述,晉楚爭霸史上的一件大事——向戌彌兵,請各位關注。 電子書 分享網站
五、向戌弭兵(3…5…1)
五、向戌弭兵(3…5…1)
從楚武王開始,經過文王、成王、莊王、共王到康王,楚向中國拓展的戰略主業,已推進了百多年了。由開始名不見經傳的南蠻小國,發展成為,雄踞南方,屢侵中原,讓中原大國都害怕畏懼的大國。而其中原之路,始終充滿鐵和血,不是遇上強齊就是遇上強晉。晉國作為姬姓大國,有著先天的優勢,多數時間佔據著中原霸主地位。然而,晉的勢力,至多抵達陳、蔡、隨一帶,而楚卻經常達到鄭、宋、衛,甚至魯、曹。楚沒有渡過黃河北上,晉也不能越過方城南下。這下,卻苦了,作為晉楚緩衝地帶的中原諸侯。事楚則晉攻,親晉則楚伐。長期要應付強國的爭奪,不僅要承擔本國的軍事開支,還要向盟主貢賦。國家難以安定,人民難以休養。而晉楚相爭,一共進行了三次大戰,小戰也有數次,幾乎每次就是爭中原諸侯引起,沒有那次是兩國互伐。這些戰爭,晉楚各有勝負,這讓中原諸侯堅信,晉楚等齊,誰也奈何不了誰。於是,息戰弭兵,成為中原諸侯的共同心聲。但是由於,晉楚缺乏互信,又長期不通使,即便通使,在輪到具體的爭諸侯事務,暫時結好的關係,也很快破裂了。
到了楚恭王時,宋華元同楚令尹子重和晉欒武子都比較友好,嘗試過一次,但最終失敗。而到楚康王,又面臨了同樣的情況,宋向戌與楚令尹子木與晉趙武也很要好,於是又想利用這層私交,弭兵晉楚。不過,這次,晉執政的趙文子(趙武)比較開明,在於屬國的關係上,較為重禮,又主動減輕各國的幣賦。晉穆叔,就在二年前預言,今後諸侯將會減少一些戰爭。因為,他看到了,趙武為政的開明,又看到了齊在崔、慶二族得政後也想修好諸侯,還看到了,趙武與楚令尹子木關係不錯。
到楚康王十四年初,向戌就發出的弭兵的倡議,先後出使晉國、楚國、齊國、秦,都得到許可。隨後就開始實施關於弭兵的盟會。先是在五月甲辰(二十七日)晉趙武到宋國。隨後,鄭良霄、魯叔孫豹、齊慶封、陳須無、衛石惡、邾悼公、騰成公都來了。楚先是派公子黑肱來,與向戌一起向晉表示楚的盟約意見,後來,向戌又到陳國去,把晉國的意見帶給時在陳的楚令尹子木。在這些盟約前的溝通中,當然達成了一些共識,不過楚國方面還提出“晉、楚之從交相見”的建議,就是晉與楚的附屬國,相互朝見。注意,那時屬國朝見盟主,不僅是禮儀上的,還需要向盟主交納貢賦,子木的建議意味著,這些屬國要同時朝晉與楚,同時要向晉楚兩國交納貢賦,有點“晉楚共治”的意味。不過,晉趙孟覺得秦與晉都是與晉楚相匹的大國,有些擔心,楚國的建議不能實施。因為當時,齊只是晉的與國,並不是晉可以隨意指使的屬國,秦於楚也是如此。最後,在向戌宋陳之間的穿梭外交下,達成了,除齊、秦以外“交相見”的共識。七月戊寅(二日)晉楚兩國代表趙孟與公子黑肱就先達成了盟約意向。隨後,楚令尹子木也從陳趕來宋國。陳孔奐、蔡公孫歸生與曹、許之大夫也陸續到來了。
接著在宋之西門舉行正式的盟會,此時是七月庚辰(四日)。古時的會盟從型別看,有周天子參與與主持的會盟,有大國諸侯主持的多邊會盟,也有兩國之間的雙邊會盟。會盟參加人員,有時直接由國君參加,有時則是國君代表,通常是各國執政的卿大夫參加。會盟前的準備工作有“會而定盟”、敲定盟書和“除地為壇”、“鑿地為坎”。同現代一樣,要先作事先的溝通,起草好盟書(載書)文字,在會盟時透過一些儀式生效。“除地為壇”,這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