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1/4 頁)
界區分,原防就是田野。七是牧隰(xí)皋,隰皋是水邊低溼之處,多茂草,就是開闢牧場。八是“井衍沃”,“衍沃”為平美之地,井就用周與中原諸侯的井田制來劃定土地。九是“量入修賦”,就是根據產出與收入來徵收賦。而賦的內容,一方面包括“兵車、馬、甲楯”等作戰器具,另一方面是“車兵、徒卒”等兵役。
我們看到,這是比較系統的內部治理措施。有幾點我們要注意,一是軍事化治理,軍民合一。這樣,就能廣泛調動國家的人力物力與財力進行戰爭。二是,楚國當時,國家的治權是廣泛的,不像中原諸侯,國家的財產多分給卿大夫了,國家治權受到限制。三是,中原的井田制在那時,已傳播到楚國,併為楚國所採用,不過,是否如中原的井田一樣,公家居二,私田居八,這個還有待考證。具體的耕作制度或許與中原不同。四是,楚國的令尹與司馬,及各級官署,是軍政與民政的統一。即是軍政長官,也是民政長官。職權廣泛。由於這些措施得當,有力支撐了楚國的對外軍事行動。
四、爭晉伐吳(3…4…4)
四、爭晉伐吳(3…4…4)
同年十二月,吳王諸樊由於上次救舒鳩的失敗,同時,也為了要報復去年夏楚康王興起的舟師之役。於是興兵攻打楚之附國巢(今安徽巢縣東北五里),巢人設計,讓吳王親入城門,然後用箭射之。吳王諸樊果然中計,巢將牛臣便在隱秘處射中了他,吳王諸樊因此死去。吳王餘祭(…547…531)即位。
自子孔伏誅後,鄭國一直是依附於晉,多次參加晉的盟會,幾乎不缺,還伐陳,子產還獻捷於晉。為此,在楚康王十三年夏,在與秦人聯合侵吳不果之後,就順勢伐鄭,五月,抵達城麇,鄭皇頡戍守,出城與楚師戰,戰敗,皇頡給俘虜了。楚這邊卻發生了爭功的事,皇頡本來是楚方城以外的縣尹穿封戌俘獲的,公子圍(楚共王子,後之楚靈王)硬要與之爭,
於是就找到伯州犁評判,伯州犁就是從晉國逃奔楚國的大夫,其子為後來逃奔吳國的伯嚭。伯州犁甚是偏心,提出讓晉囚皇頡本人來指認,可是,又給出了諸多暗示,高舉公子圍的手,說了他的王子身份,而對穿封戌則有意貶低。皇頡果然指認了公子圍。這次伐鄭,楚師還俘虜了鄭大夫印堇父,楚師獻之於秦,後來鄭用子產謀,贖回來了。
這一年,楚發生了,伍舉出奔又復歸之事。伍舉是伍參的兒子,伍奢的父親,伍子胥的祖父。事件起因是,伍舉娶於申公子牟,而申公子牟,獲罪出奔,楚人以為是伍舉送他出奔的,伍舉懼禍,出奔鄭,後準備出奔晉。由於,伍參與蔡太師王子朝友好,因這世交關係,王子朝之子蔡聲子與伍舉的關係也不錯。在伍舉還停留在鄭時,蔡聲子恰好因和好晉楚二國而出使晉,就在鄭國郊外碰上了,就同伍舉說,他要讓其復歸楚國。
第二年,在宋向戌彌兵時,蔡聲子就到了楚國,就向楚令尹子木談到了“楚材晉用”之事,提到了一些出奔在外的楚人,在一些關鍵事件中,對楚國的危害。如繞角之役的析公,彭城之役的庸子,教吳伐楚的申公巫臣,鄢陵之役的苗賁皇。子木聽了後,覺得有理,感到害怕,於是向楚康王說了此事,決定恢復其位,並益其祿爵,蔡聲子就派伍舉的兒子椒鳴把其父親迎回來了。避免了又一次楚材晉用的危險。不用,後來,還是發生諸多楚材它用的事件,其孫伍子胥奔吳,伯州犁子伯嚭奔吳,文種奔越,等等。
這一年冬(…547),在許靈公的死求(救楚伐鄭,而死於楚)下,楚聯合陳、蔡繼續伐鄭,鄭子產,已經預料到“晉楚將平、諸侯將和”了,楚王這次來,只是為了逞一時之志,並沒有與晉爭鄭的意圖。於是就採取退讓的策略,不作正式抵抗,讓楚王逞其志後,退軍而去。果然,楚王在侵毀入鄭之南里(今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