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頁(第2/2 頁)
。
paul就是懷著那樣的理想,於1936年從牛津回到美國,那也就是他終生獻身的使命。在21世紀的今天,他仍然要說同樣的話吧。
paul從牛津大學回到愛荷華時,已經結婚,岳父問他要幹什麼。
他說:寫詩。
寫詩?那也是工作?
1937年,他應聘在愛荷華大學教課。有一門創作課,六七個學生。paul用他一貫的反諷語法形容他當時的學生:&ldo;平庸得特別耀眼。&rdo;
他告訴我:上了第一堂課,我就有一個確切的構想‐‐我要把愛荷華的文學創作發展成美國的文學重鎮。
他的構想實現了。
1943年,paul接掌&ldo;愛荷華作家創作坊&rdo;以後,主動到處招攬有才華的年輕作家,不是坐在辦公室裡等著學生上門。那時美國只有愛荷華大學有作家工作坊,許多專心寫詩、寫小說的人要到愛荷華來。作家工作坊分別成為小說工作坊、詩歌工作坊。
paul已經出版了幾本詩集。他認識一些當時有聲望的作家詩人,要他們不斷推薦年輕的寫作人才。因此,到愛荷華來的,幾乎全是頂尖人才。他也延攬一些有名的詩人和小說家來教課,教課的時間比一般教授少得多,有充裕的寫作時間,任期只有一兩年。學生可以不斷接觸各種不同風格的作家。paul又創設了幾門新課:詩的形式、小說形式、現代歐洲文學、當代文學等。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美國參軍打仗的人都可拿到獎學金。許多有文采的年輕人,經過戰火的鍛鍊,死亡邊緣的感悟,忍不住要寫詩、寫小說,都湧向&ldo;愛荷華作家創作坊&rdo;。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