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因材施教(第1/3 頁)
能遇見王先明這樣的師長,陳恆覺得自己是幸運的。
也許一般人會嫌棄王先明是個老童生,他自己都屢次科舉不中,又能教出什麼好東西呢?但事情不是這樣看的,王先明今年四十有九,早就棄了繼續科考的念頭,正是專心撲在教書育人上。
不像那些又要一邊教書,自己又要一邊準備繼續科舉的秀才公,說是教人,也全是填鴨式教學,學沒學會全在弟子個人。
再加上王先明年輕時,拜在老丈人門下學習,也開拓了一些眼界。文章的好壞,他能勉強評個一二。四書五經的經義,他也能說個三四。
三十多年持續不斷的求學生涯,讓王先明深切的明白科舉這條路上的彎路、錯處。可惜他醒悟的太遲,一個人最好的學習時間是有限的。過了時間點,再讀書,也只是為了追尋人生的答案。
現在這些東西,都將化為養分,澆灌在陳恆這株幼苗上。就像四書裡,世人多從《大學開始讀,可王先明認為還是要從《論語開始。
他是這樣給陳恆解釋的:若把《大學《中庸比作撐天的高山,那《論語就是承載他們的大地。一開始就去爬山,固然能人開拓眼界,開啟大門。
但《論語才是決定你這座高山能有多高,是一覽眾山小的絕峰五嶽,還是平地起丘陵的夜郎自大。
只有把根基打深打厚,讓自己領悟其中精妙,你的高山才能不斷拔高,直至撥雲見月,俯視天下。到時候山雖高,你也鍛鍊好腳力,爬起來反而更事半功倍。
“那《孟子呢?”陳恆詢問。
王先明搖頭晃腦,道:“他是從高山上流下的一抹清泉,等你到達山巔,就可站在它的源頭,順流而下,乘風一夜至江河,豈不快哉。所以我們要將《孟子放在最後讀。”
陳恆明白了,便把心思一股腦撲在《論語上,不敢有一絲一毫的分神。
也是託一對一教學的好處,王先明總能將教授其他人的時間,用在給陳恆講解經義上,把知識掰碎了餵給他。一個教的細,一個學得快,進度自然飛快。
早上的經義課過後,下午的時間依舊是書法,時下科場流行的是館閣體,因其一目瞭然,行跡規整,大雍立朝以來很受考官們的喜歡。
可王先明還是堅持讓陳恆從楷書開始練起,雖然楷書投入時間大,見效慢。但只要練成,以後其他書法都能觸類旁通,寫起來也是輕而易舉。
等到這節課結束,一天的學習還會剩下半個時辰左右。這段時間,兩人一般拿來閒談。王先明會講一些自己遇到或看到的事情,比如科場軼事,當朝局勢。
這是陳恆為數不多瞭解外界的機會,所以他總會在這段時間化作好奇寶寶,問東問西。王先明把他當成自家孩子,兩人關上門說話,自然也不會太拘束。
…………
…………
這一日,兩師生上完一天的課,相互坐著閒聊。兩人正說到金陵有個書生,在考秀才時,因文中用到李唐之事來舉例,被考官罷黜的事情。
“還能這樣的嗎?”陳恆眨眨眼,不知這好好的李唐,犯了大雍朝什麼忌諱。
“你說當今聖上登基,為何選用武定為年號。”王先明賣了個乖,見著陳恆想不出來,才解釋道:“如今太上皇還住在宮中呢。”
陳恆恍然大悟,好似發現什麼大秘密般,張嘴就要吐出:“莫非是玄……”
“噓,噤聲。”王先明輕拍陳恆的小腦袋,又開起玩笑,“你現在可知,為師為何讓你沒事就把孝經拿出來讀一讀。當今朝廷,最是看重孝治。”
“始作俑者,亦懼後者。”陳恆深以為然的點頭。
王先明發出大笑,他喜歡就喜歡這孩子身上的機靈勁。凡事一點就透,讓他教起來也十分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