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8章 從江蘇宜興走出來的工程院院士、著名電力控制專家丁榮軍(第1/4 頁)
院士出生地
丁榮軍院士,1961年11月12日出生於江蘇宜興。
宜興市位於江蘇省西南端,地處滬寧杭三角中心,東面太湖水面與蘇州太湖水面相連,東南臨浙江省長興縣,西南界安徽省廣德市,西接常州市溧陽市,西北毗連常州市金壇區,北與常州市武進區相傍,滆湖鑲嵌在宜興、武進之間,東氿、西氿、團氿相伴市區。
宜興歷史悠久,早在唐、虞、夏、商朝時,宜興稱荊溪,位屬揚州。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改荊邑,置陽羨縣。
西晉時,因周處之子周玘三興義兵平定叛亂之功,朝廷重設義興郡縣。
宋太平興國元年(公元976年),為避國諱,改為宜興縣,沿用至今。1988年1月,撤宜興縣,設宜興市。
宜興人文底蘊深厚,是中國陶瓷歷史文化名城,所產陶器馳名中外,尤以紫砂陶最為有名,享有“陶都”美譽。宜興陶器發明創造於五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成熟於晉宋,大放異彩於明清。
宜興素有“茶的綠洲”之稱,是陽羨紫筍茶的產地,陽羨紫筍茶歷來與杭州龍井茶、蘇州碧螺春齊名,三國時代以“國山舜茶”稱雄江南,唐朝以“陽羨唐貢茶”名揚天下。
宜興名人輩出,西晉的周處,年少時為禍鄉里,後改過自新,成為忠臣孝子,其故事被廣為流傳。
宋代詞人蔣捷,著有《竹山詞》,其詞作風格多樣,情感真摯。
還有明代的徐溥,歷經四朝,官至內閣首輔,清正廉潔,為朝廷重臣。
出生地解碼
丁榮軍院士出生於江蘇宜興,宜興獨特的地域特質在一定程度上對他後來成為院士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宜興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是著名的“教授之鄉”,重視教育、崇尚知識的風氣盛行。
在這樣的環境中成長,丁榮軍從小可能就受到濃厚學術氛圍的薰陶,激發了他對知識的渴望和對學術的追求,為他日後在科研道路上不斷探索奠定了文化基礎和心理準備。
宜興在陶瓷等傳統產業領域有著悠久的創新歷史。
當地人在工藝製作等方面展現出的創新思維和創造力,或許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了丁榮軍。
這種創新精神的傳承,使他在面對軌道交通裝備等領域的技術難題時,更敢於突破傳統,勇於嘗試新的技術路徑和解決方案,為推動行業技術創新發展奠定了思維基礎。
宜興的自然環境和人文歷史,孕育了當地人堅韌不拔、吃苦耐勞的品質。丁榮軍在成長過程中,可能受到這種地域人文精神的感染,培養了堅韌的性格。
在科研工作中,面對複雜的技術挑戰和繁重的工作任務,他能夠堅持不懈、持之以恆地進行研究和試驗,不輕易被困難和挫折打倒。
宜興的工業基礎較為紮實,在機械製造等領域有一定的產業實踐環境。
丁榮軍在青少年時期可能有更多機會接觸到實際的工業生產和技術應用,這為他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
這些培養了他對工程技術的興趣和實際操作能力,使他在後來的科研工作中能夠更好地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院士求學之路
1980年9月,丁榮軍考入西南交通大學,就讀於電力機車專業。
1984年7月,丁榮軍從西南交通大學畢業,獲得學士學位。
1996年10月,丁榮軍考上長沙鐵道學院交通訊息工程及控制專業碩士研究生。
1998年12月研究生畢業,獲得碩士學位。
2003年9月,丁榮軍考上中南大學智慧控制與模式識別專業博士研究生。
2008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