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部分(第2/5 頁)
子謂諸子曰:“吾藏寶符於常山中,往得者立為後。”諸子皆競往,無所得。無恤曰:“常山臨代,代可取也。”簡子曰:“是知符矣。”遂立之。崔鴻《前燕錄》曰:慕容俊壽光二年,常山寺大樹根下得璧七十,圭七十三,光色精奇。有異常玉,俊以為神嶽之命,以太牢祠之。
【率然 神護】《孫子兵法》曰:常山之蛇,名曰率然,一身而兩頭。擊其一頭則一頭至,擊其中則兩頭俱至。《神農本草》曰:常山有草名神護,置之門上,每夜叱人。
【珪璧 蓬虆】珪璧見上燕玉注中。《列仙傳》曰:昌容者,常山道士,自稱殷女,食蓬虆根,往來山下。見者二百餘年,顏色如二十許人。
【臨代 俯趙】事並見敘事中。
【虞巡 並鎮】《虞書》曰:十有一月北巡狩至北嶽,如西禮。並鎮見敘事。
【兩頭蛇 五獲谷】兩頭蛇事見率然注中。五獲谷事見敘事中。
【畢昴之精 趙代之境】《春秋元命苞》曰:畢散為冀州,分為趙國,立為常山。宋均注曰:常山即恆山也,是畢昴之精。又曰:趙國有常山,臨代也。
【無恤得符 昌容得道】得符事見趙符注。昌容事見蓬虆注。
§詩
【西晉傅鹹詩】奕奕恆山,作鎮冀方;伊趙建國,在嶽之陽。
【周王褒《渡河北詩》】秋風吹木葉,還似洞庭波;常山臨代郡,亭障繞黃河。心悲異方樂,腸絕隴頭歌;薄暮臨征馬,失道北山阿。
§文
【唐太宗《祭北嶽恆山文》】維大唐貞觀十九年,以大牢之奠,敬祭於恆嶽之靈次。蒼蒼元氣,紀三光而成象;茫茫后土,鎮五嶽以成形。衡岱啟東南之趾,嵩華表西中之固。惟靈山之秀峙,亙朔野而摽奇。獸嘯龍騰,風雲之所吐納;霓裳鶴蓋,神仙之所往還。疊嶂參差,凝煙含翠,重岡紛糾,照日分紅。絕壁千尋,孤峰萬仞,桂華侵月,松蘿掛雲。幽澗冬暄,飛泉夏冷。寶符臨代邦之美,靈蛇表陣勢之奇。鑠石七年,無以虧其大;含波九載,不能損其高。巍巍乎與乾坤而永固,隱隱乎橫古今而不絕。屬以授旗趙郊,誓師冀土,敢薦牲玉,惟神饗之。
【後魏孝文帝《祭恆嶽文》】維太和十八年,敬昭告於恆嶽之靈。天極構高,人暉肇啟;幽明合歡,百神同悅。今龍旆鳴鑾,載還伊室,邁歷恆巒,路鄰陰嶽;惟靈作鎮,出納炎冰,帝道資功,坤儀憑德。故遣兼官以牲玉薦於恆嶽之靈。尚饗。
○嵩高山第七
§敘事
按:嵩高山者,五嶽之中嶽也。《釋名》雲:嵩字或為崧。山大而高曰嵩。《白虎通》雲:中央之嶽,獨加高字者何?中央居四方之中而高,故曰嵩高山。《續漢書》雲:漢武帝禮登中嶽聞言萬歲聲三,於是以三百戶封奉詞,命曰崇高邑。至後漢靈帝,復改崇高為嵩高焉。戴延之《西征記》雲:其山東謂太室,西謂少室,相去十七里,嵩其總名也。謂之室者,以其下各有石室焉。少室高八百六十丈,上方十里,與太室相埒,但小耳。《雜道書》雲:自嶽神廟東北二十里至一山,名曰東龍門,其東有三臺山。昔漢武東巡過此山,見學仙女,帝觀之,遂以名焉。南有許由山,高大四絕。其北有潁水,堯聘許由,其處猶有壇墠。昔周靈王太子晉好吹笙,作鳳鳴,遊伊洛間,道人浮邱公接上嵩山。三十餘年,往來緱氏山。緱氏山,近在嵩山之西也。漢世有道士,從外國將貝多子來,於嵩高西腳上種之。有四樹,與眾木有異,一年三花,白色香美。
§事對
【二室 三臺】二室,太室、少室也,已具敘事中。三臺山,漢武帝立名,在嵩山上,事已具敘事中。
【神嶽 天鎮】《詩》曰:嵩高維嶽,峻極於天;維嶽降神,生甫及申。庾闡《建武頌》曰:邈彼華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