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頁(第1/3 頁)
公主這是怎麼了?這一群的花色太過艷麗了,並不適合氣質清雅如蘭的她,穿這衣裙只為出嫁圖個吉利罷了,她幹嘛非得在王爺面前現這身裙子?
諸葛端雲死命地盯著這個演戲演的很開心的小丫頭,鷹眸緩緩眯了起來。氣氛正緊張的時候,房門又被敲響了,這次真的是良兒端碗飯來了。
只是,良兒進的屋來,卻見王爺竟然也在,只是她鬧不明白王爺幹嘛黑著一張臉?公主又為何眼睛含笑一副很開心的樣子?
雖然想不明白,不過良兒在宮裡就是個機靈的丫頭,她很快笑著將晚膳擺上,問道:&ldo;王爺可用過晚膳了?需要奴婢添雙碗筷麼?&rdo;
諸葛端雲聽了略略揚眉,對寧陽道:&ldo;你屋裡總算有個懂事兒的了。&rdo;
寧陽演戲也演夠了,主要是扳回一成大家扯平,見好就收的道理她懂,於是也不計較諸葛端雲這句埋汰的話,正經的問道:&ldo;王爺來此多為何事?&rdo;
總算問到正事上,諸葛端雲也不含糊,開口便道:&ldo;明兒起迎親送親的隊伍按原來的路線往東走,你隨本王留下,咱們往北去。&rdo;
這話一出口就像石入靜湖,激起一陣波濤,奶孃和月桂頓時就變了臉色,不跟著迎親送親的隊伍走,卻要單獨和新郎官一起走,可從來沒聽說過有這麼成親的。寧陽卻覺得諸葛端雲不像是個會心血來潮的人,他做這決定一定有什麼深意,於是便問道:&ldo;可是出了什麼事?&rdo;
&ldo;與你說一說也無妨,省的把本王當成拐帶的人販子。&rdo;諸葛端雲淡淡地看了奶孃和月桂一眼,對寧陽說道,&ldo;本王當初剿滅南英王之時,他的死部有一些人逃脫,如今本王成婚,在路上一走就是幾個月,他們不可能放過這麼好的行刺機會,本王估計他們很有可能在大周境內行刺本王,或者在大夏境內行刺本王的王妃。&rdo;
&ldo;行刺?&rdo;這詞讓寧陽神色嚴肅了起來,奶孃和月桂卻是緊張地白了臉色。
寧陽長這麼大頭一次遇上和行刺這種詞有關的事,她知道諸葛端雲不可能在成親的時候那這種事情騙她,所以事情很有可能真的會如他推測那般,這樣一來他們兩人若是有一個在對方國內發生意外,兩國的局勢必然緊張好狠毒的計策!
&ldo;那如果我們留下,行刺得人不會發現我們沒在隊伍裡麼?&rdo;
寧陽的問題讓諸葛端雲挑了挑眉,他原以為會看見她白了臉色,受驚地問他該怎麼辦,沒想到他這麼快就冷靜下來,雖然年紀還小些,遇事不亂的氣度還是有幾分的。諸葛端雲的眼裡略略升起讚賞,點頭道:&ldo;不必擔心,本王自然安排好了接替的人。你只要跟著本王往北走便可,咱們去北關,那裡是本王年幼時的封地,母妃的陵寢在那裡,我帶你去見見她。&rdo;
長公主長孫紅葉當初在三國可是極富盛名的女子,雖然已經故去好些年了,但是畢竟也是她的婆婆,去見見是應該的。當初迎親送親隊伍的路線定下來後,寧陽就覺得有些奇怪,那路線是直接到大夏帝都的,那時他=她還在心裡嘀咕說,諸葛端雲這麼孝敬母妃的人,怎麼不往北邊走,帶著她去見見長公主呢,原來是這麼回事
想著想著,寧陽不知為何心頭掠過一種奇怪的感覺,這種感覺很奇特,帶著幾分危險,寧陽說不出是哪裡不對,可總覺得忽略了什麼重要的地方。她皺起眉使勁地想,這表情落入諸葛端雲眼裡,就彷彿她有多不樂意似的,諸葛端雲微微皺著眉,奶孃見了忙勸寧陽道:&ldo;公主,雖說女子不能跟著迎親的隊伍出嫁是遺憾了些,不過王爺要將公主正式介紹給長公主,是王爺的孝道,也是王爺對您的心意呀&rd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