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頁(第2/3 頁)
較晚的事。《古詩十九首》中「凜凜歲欲暮」這一篇,是現在所能見到的較早的一首記夢詩。通篇是一個女子陳述對丈夫的思念之情,詩中寫了夢中所見、所聞、所思、所想,還寫了夢中痴情。這首詩段段空幻,描寫夢境入神,杜甫的《夢李白二首》,即以此詩為本。
李白
肅宗至德二年(757)冬,李白因參加永王李璘幕府,被判流放夜郎(治所在今貴州正安西北)。次年,自潯陽(今江西九江)出發,沿長江西行。乾元二年(759)三月,至三峽白帝城(在今四川奉節),遇赦,返回江夏(治所在今湖北雲夢)。杜甫這兩首詩,就作於李白遇赦那一年。前人懷疑當時必定有誤傳李白墮水而死的說法,故詩中有「水深波浪闊,無使蛟龍得」,「江湖多風波,舟楫恐失墜」等語,並認為後世關於李白在長江採石磯畔跳江捉月,沉入江底,後又騎著鯨魚飛入月宮的傳說,就是受了這幾句詩的影響,可備一說。從詩中「江南瘴癘地,逐客無訊息」這兩句看,由於秦州地處僻遠,交通不便,杜甫當時還沒有得到李白被赦的訊息,因此對其西行,深懷憂慮。這種憂慮,連同對其才華的敬慕,對其不幸的同情,對往日的回憶,對世俗的憤慨,使杜甫積思成夢。夢醒之後,倍覺淒惘,中心惻惻,不能自已,於是命筆成篇,以抒寫憂憤。
古希臘史學家希羅多德已經看到:夢主要是由做夢者在白天所思想的事物構成。奧地利心理學家弗洛伊德在《夢的釋義》這本書中,透過對夢的分析,提出了這樣的看法:夢是清醒狀態中的精神活動在睡眠中的延續,其動機是某種願望的滿足,其實質是某種願望的實現。在夢境中,潛意識佔支配地位,瞭解潛意識的活動,就能探尋人的內心世界。「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杜甫夢見李白,正是他醒時希望能夠見到李白這個強烈的願望在睡眠中的實現。詩中所寫的夢景,全是作者平時思念、想像的景象。從夢中有「水深波浪闊,無使蛟龍得」的囑咐,可見詩人對李白處境的擔憂;從夢中有「君今在羅網,何以有羽翼」的疑問,可見詩人對李白身陷法網、失去自由的傷痛;從夢中有「恐非平生魂,路遠不可測」的猜想,可見詩人對李白是否還生存的疑懼。據東漢王逸說,宋玉哀憐其師屈原「忠而斥棄,愁懣山澤,魂魄放佚」(《招魂?序》),故作《招魂》,以「湛湛江水兮上有楓,目極千里兮傷春心,魂兮歸來哀江南」結束全篇。初唐王勃作《滕王閣序》,其中有「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的嘆息。李白正是一個失路之人,他當時的境遇,和屈原有相似之處(雖然獲罪的原因並不相同),於是青林、黑塞便作為一種具有象徵意義的具體形象,出現在詩人的夢中。沈德潛說「魂來楓林青,魂返關塞蒙」兩句,「恍恍惚惚,使讀者惘然如夢」(《唐詩別裁集》)。但只要稍加分析,就會發現在這兩句中所包含的特定含義。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