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部分(第3/5 頁)
師鄭玄對你與公路的評說?”
袁紹道:“自然記得。大師說本初與公路之命數極為富貴,他日定有飛黃騰達之日,但公路命中缺水,他日若是遇到土旺之人,切要小心,而本初缺木,不得遇火,但我兄弟二人,木遇水則生,水輔木則茂,要我等相輔方能相成。”
“鄭玄之能,鬼神未知,你切莫大意失言”,袁隗繼續道:“為父縱觀天下,你與公路背景家世皆是無雙,日後割據一方不成問題,天下還能與你二人抗衡者唯有三人。”
袁紹拜道:“父親指教。”
“幽州劉虞,此人仁義愛民,民心歸依,賢名遠播,又有呂布那等猛將,與烏桓等外族也是千絲萬縷,他日立足北地,此人當為你一大勁敵;其後便是荊州劉表,此人有八駿之名,禮賢下士,卻又極有膽魄,當日一人一騎入荊州於酒宴之上殺人而立威,得八郡歸附,當為豪傑。”說到這裡,袁隗卻是看了袁紹一眼,稍加停頓。
袁紹不由問道:“父親,這第三人是誰?”
袁隗嘆道:“你這第三人便是公路,而公路的第三人也便是你本初了。”
袁紹聞言大驚。
袁隗老謀深算,早就看出袁紹與袁術之間不似看起來那般親密,唯恐日後起了風波,故而分隔兩邊,一南一北,如今卻是危難與機會並在,只得說出:“你且記住,無論是你得了這天下,還是公路得了這天下,那都是姓袁,莫要過分,免得讓人趁虛而入。”
袁紹一拜倒地,口中道:“本初銘記於心。”
袁隗唯恐董卓身邊有高人看破,便道:“天色不早,本初速去。”
袁紹拜別袁隗,率本部人馬浩浩蕩蕩的開往南皮,一是為了讓天下人得知我袁紹前往渤海,省得董卓惦記著他;二也是想用自己的好名聲招賢納才。
等袁紹到了那南皮城後,各地人才多有投奔,武有顏良,淳于瓊,朱靈,蔣義渠,眭元進等,文有許攸,郭圖,逢紀,耿苞,陳琳等,一時間袁紹帳下人才濟濟。
至於袁紹的到來,不管是韓馥還是劉虞都是表示歡迎。韓馥就不說了,本就是袁家學子,至於那劉虞得知袁紹當日與董賊在堂上針鋒相對,故而身為劉室子弟的他,對其也是頗為看重。
還好劉虞近年來與呂布的關係越見良好,而呂布也是在冀,幽兩州多番查尋人才,像是逢紀,審配等人已是為其所用。聞聽袁紹前來,呂布暗道:到底還是讓我挖掘了不少人才,想來日後不復公孫之難。
袁氏兄弟離開洛陽了,鮑信,淳于瓊也走了,這曹操也是坐不住了。
袁隗縱觀天下,終是小看了一人,而此人日後之成就不但遠在袁紹袁術二人之上,還令天下英雄側目。
曹操於王允壽筵上商得殺董之計,討來七星寶刀,欲刺殺董卓,後由於張遼的關係,不得不放棄行動,改為獻刀。
之後,曹操匆忙逃離洛陽,前往陳留張邈處,與其一同招兵買馬,以便日後起事。
數月後,董卓尋故命李儒鴆殺被扁為弘農王的劉辯,年僅十八歲。
劉辯這一死,天下震驚。
而始作俑者的董卓被封為相國,見帝不禮,上朝不鞠,夜宿**,殘殺忠良,引得百姓共憤,天下同仇。
時陳留曹操詔告天下:董卓欺天罔地,滅國弒君;穢亂宮禁,殘害生靈;狼戾不仁,罪惡充積!今奉天子密詔,大集義兵,誓欲掃清華夏,剿戮群兇。望興義師,共洩公憤;扶持王室,拯救黎民。檄文到日,可速奉行!
約於陳留附近的酸棗集合,共討董賊大事。
各地諸侯收到曹操的誥書後,紛紛舉兵響應。
作為北平太守的呂布自然也收到一封,不過卻是幽州刺史劉虞派人送來。
北平地處偏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