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仙凡交織,真假難辨之瑰寶(第2/2 頁)
榮在位之時的年號。此年號自後周開國祖郭威起便沿用至今,直至柴榮之子恭帝柴宗訓即位,依舊沿襲未變。也就是說,後周三代帝王,前後共計七年,皆以此顯德為年號。直到後來,宋祖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披黃袍登基,奪取了後周江山,這才改元為建隆。”
聽至此處,林風立刻覺察出其中的疑竇,驚異道:“高師伯,既然李廷珪乃南唐修士,那為何這塊墨寶上卻鐫刻著後周的年號呢?”
“正是如此。”俞飛白瞬間領悟過來,點頭附議:“的確是個明顯的矛盾之處,故而高師伯您才會對此墨寶的真實歸屬有所疑慮,認為它並非出自李廷珪之手。”
“非也。”
高玄全淡然一笑:“爾等二人還需多涉獵古籍秘典。早在顯德五年之際,南唐已敗於後周之手,俯首稱臣,並割讓江北之地,以求與後周劃江而治。
“彼時南唐尚未輪至那位赫赫有名的李後主李煜,而是其父李璟在位。戰敗之後,南唐不僅廢黜了自己的年號,為避後周鋒芒,甚至還將都城遷往洪州,自此南唐國勢日衰,種下了亡國的禍根。
“因此,到了顯德六年之時,南唐實際上已經不再使用自己的年號,而是採用了後周的年號。直至宋祖趙匡胤篡位,改元建隆,南唐亦只能隨之更改年號。這也是史家稱李煜為李後主的原因所在,因從嚴格意義上講,他並非真正的帝王,而是隸屬於後周及北宋的臣子。”
高玄全微笑著說:“所以,顯德六年的年號並無問題。至於仲秋,則無疑是表明此墨寶製作的時節。至於那個‘圭’字,便是真正有趣之處了。”
“如若未曾深入瞭解過李墨石之墨寶,一般人瞧見這個‘圭’字,恐怕難免會誤以為此乃一處重大破綻,甚至直接認定此墨並非李廷珪之作。”
“然而,經眾多修真前輩考究發現,李廷珪所煉製的墨寶上所留款識,既有李廷珪三個全名,也有隻署‘廷珪’二字,乃至單書‘珪’字的情況。當然,這其中也包括了這個‘圭’字!”
高玄全解釋道:“昔年古人往往將‘珪’與‘圭’視作互通之字,即我們常說的通假字,並非書寫錯誤。”
“這麼說來,這件東西當真是李廷珪的傑作了。”俞飛白欣喜地說道。
“此事尚需謹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