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仙凡交織,真假難辨之瑰寶(第1/2 頁)
高德全推測道:“此後歲月流轉,歷經數十載乃至上百年,歙州之地更名為徽州界域。而李廷珪,則被後世尊奉為徽宗墨道的開山鼻祖。”
此時,俞飛白亦饒有興趣地道:“傳聞中,李廷珪煉製墨寶,選材極為苛刻,取松煙精華、珍珠砂礫、玉石塵屑、龍腦清露,更以生漆、鹿角膠、犀角霜華、麝香幽韻等種種天材地寶相融合,需千錘百煉達十萬次之多,方可鑄形成墨。”
“故此墨瑰奇異常,堅逾頑石,肌理細膩如脂,光潤如漆,甚至可以用來切割木片、裁剪紙張。”
俞飛白滿眼熱切,凝視著高德全手中的墨錠,躍躍欲試。
“倘若這塊墨果真是出自李廷珪之手,確實能有這般神效。”
高德全沉思片刻,言道:“據古籍記載,南唐重臣徐鉉,在幼時曾得到一方李廷珪墨。彼時他與胞弟共習詩書,每日僅研磨此墨書寫五千字,竟耗去了整整十個春秋。”
“另外一則傳說講的是,北宋時期一位顯赫官員不慎將一塊李廷珪墨落入池塘之中。或許此人富甲一方,認為下去打撈太過麻煩,便作罷不顧。待到來年,他又不慎將一件重要物什丟入同一池塘,這才匆匆派人打撈,連同先前的李墨一併找回。”
“然而,即便經歷了一年的池水浸漬,那方李墨依然保持著原有的堅固質地,內外如一,光彩依舊。至此,那位官員方才醒悟李廷珪墨之珍貴,將其視若瑰寶,妥善保管起來。”
說到此處,高德全不由得感慨萬分:“早在北宋年間,世人就有‘黃金易尋,李墨難覓’之嘆,足見李廷珪墨寶之稀缺與珍貴。”
“德叔,您說了這麼多,那這塊墨錠究竟是真是假?”俞飛白迫不及待地追問。
“林之還沒開口呢,你怎麼就這麼沉不住氣。”
高德全責備道:“又是老毛病發作,遇事要保持冷靜。”
林之躺槍,只能摸摸鼻子尷尬地笑了笑。其實他並非不急,只是早已知曉其真假,自是表現得鎮定自若。
“我不是早就說過嗎?這物件實在太過寶貴,不敢輕易定論啊。”
一番教訓過後,高德全眉頭緊鎖道:“你們可知真正的李廷珪墨寶是多麼珍貴無比。當年奚氏一族移居至徽州境內的黃山腳下,那裡滿山遍野的老松樹正是煉製上乘墨寶的絕佳原料。然而,即便是再多的松樹,也禁不起數百年的採伐。”
“因此,自李廷珪之後,經過百年光陰,黃山老松幾乎已近枯竭。無奈之下,那些制墨世家只得另闢蹊徑,改換制墨之法。加之李家後裔多人投身仕途,無人再繼墨道衣缽。自此,李廷珪墨技藝失傳,愈發稀缺珍貴,直至今日。”
高德全苦笑著補充道:“直至清朝時期,據說乾隆皇帝曾有幸得到一方李廷珪墨,因其寵愛有加未曾啟用,因此得以流傳下來。此刻,這枚墨寶便珍藏於taibei故宮博物院之內,世人皆公認它是世上唯一的李廷珪墨真跡。”
“現如今卻又橫空出世這麼一塊,叫我如何能輕易斷定其真偽。”
高玄全再次長吁一口氣,指尖輕輕摩挲著那一塊沉甸甸的墨寶,其面上不禁浮現出一絲紅暈之色。若此墨果真是李墨石所煉製,那麼首位鑑賞之人,在修行界的史冊之上必會留下一道深刻的痕跡。
“高師伯,真偽與否,難道就無一確切之法可辨嗎?”林風耐不住心頭的好奇,開口詢問道。畢竟他人並無他那般獨特的靈識觀照之能,不能僅憑他一人之言便斷定真偽,必須要有令人信服的證明才是。
“色澤紋理,包括盤旋其上的蟠龍圖及其隱約可見的鈐記,乃至後續銘刻的文字,看似均無絲毫破綻。”
高玄全點評著:“尤其是那文字記載,顯德六年,仲秋,圭。顯德六年,乃是後周世宗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