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頁(第1/3 頁)
真正的賊還是在制度之中,制度中有賊性才使賊與制度同生共長。賊儘管無日無之,但&ldo;盜賊蜂起&rdo;就說明不但制度的性質有問題,而且狀況也每況愈下了。毫無疑問的通則是:缺乏社會公正與有效的教育是產生民間暴動的基本原因。&ldo;亂自上作&rdo;,是集權國家的普遍事實。至少,這個國家的狀況該由壟斷了所有政治、經濟、文化資源的統治階級負責。
6破山中賊的心中賊
磨到九月,才下達了至金至貴的上諭,給了他得以放手工作的權力。聖旨出於王瓊手筆,自然要論證一番,在幾省交界的山嶺地區,盜賊不時生發,東追則西串,南撲則北奔。地方各省相互推託,因循苟且,不能申明賞罰,以勵人心。--這些都是重複陽明的話,把他的奏疏變成了再傳達下來的指令--下學上達,下級教上級,能教會了還得謝天謝地。權力資源的壟斷者授予他提督軍務,調配錢糧,處理下級,殺死被捕賊人的全權。可以便宜行事,只是不要像過去的官員那樣濫用招撫的辦法。
沒的說了,陽明按照他的哲學開始行動。
樟南平了,他將重點轉到南康、贛州。這裡西接湖南的桂陽、南接廣東的樂昌,王認為這一帶的桶岡、橫水、左溪的暴動部隊荼毒三省,威脅極大,若串入廣東,形勢更難平定。另外, 頭上、中、下三個山頭都是池大鬢「仲容」的勢力範圍。他們與橫水的謝志珊部同是南贛最大的暴動部隊。王想攻打橫、桶,又怕 頭的人過來夾擊。遂想辦法穩住 頭這一頭。只能用&ldo;撫&rdo;的辦法。
當時,有人主張三省會剿。陽明不以為然。他明跟皇帝說:廣東狼兵所過如剃,毒害民眾超過土匪,會激起更大的民變。
他是真心愛民,與過去哄騙朝廷和民眾的假招撫不同,他想和平解決而且是真正的解決問題。平完樟南之後,他想辦法妥善安置&ldo;新民&rdo;就足見他是實心辦事,從利國利民的根本利益出發。現在,他的第一個舉措便是派人去招撫樂昌、龍川的 頭人眾。因為他真正的拿手好戲是攻心術。而且上次平樟南時,領著家屬投降的人差不多都經陽明按置而復業了。他不願意多事殺戮。他講過,殺是為了不殺。--歷史上的清官最高也就是這樣了。
他給山洞裡的暴徒們送去牛、酒、銀子和布匹,讓暴徒們的家屬先暫時食、用。並寫了封可入歷代名扎選的&ldo;告土匪書&rdo;--《告諭 頭巢賊書》:本院以弭道安民為職,一到任就有百姓天天來告你們的,決心徵討你們。可是平完樟寇,斬獲七千六百餘,審理時得知,首惡不過四五十人,黨惡之徒不過四千餘,其餘的都是一時被脅迫,慘然於心,因想到你們當中豈無被脅迫的?訪知你們多大家子弟,其中肯定有明大理的。我從來沒有派一人去撫諭,就興師圍剿,近乎不教而殺,日後我必後悔。所以,特派人向你們說明,不要以為有險可憑,不要覺得眼前人也不少。比你們強大的都被消滅了。
然後開始運用心學理論:若罵你們是強盜,你們必然發怒,這說明你們也以為恥,那麼又何必心惡其名而身蹈實?若有人搶奪你們的財物妻子,你們也必憤恨報復,但是你們為什麼又強加於人呢?我也知道,你們或為官府所逼,或為大戶所侵,一時錯起念頭,誤入歧途。此等苦情,甚是可憫。但是你們悔悟不切,不能毅然改邪歸正。你們當初是生人尋死路,尚且要去便去;現在改行從善,死人尋生路,反而不敢。為什麼?你們久習惡毒,忍於殺人,心多猜疑,無法理解我無故殺一雞犬尚且不忍,若輕易殺人,必有報應,殃及子孫。
但是,若是你們頑固不化,逼我興兵去剿,便不是我殺你們,而是天殺你們。現在若說我全無殺你們的心思,那也是誑你們。若說我必欲殺你們,也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