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部分(第3/5 頁)
後世,日本的明治維新,強化了武士道精神,使得甲午戰爭中,日軍的兵器甚至比清軍更差,但是因為榮譽感和訓練頑強,卻殺的清軍潰不成軍。
而清末,舉國上下,誰看得起軍人?普遍認為”好男不當兵”;認為當兵的都是渣滓,於是社會最精英的人才更的紛紛不願入伍。這樣的環境下,軍隊能打勝仗,真的怪事了!
有趣的是!
近代史上,清軍唯一戰勝的列強,是法**隊。法國,在拿破崙時代覆滅後,是同樣一個看不起軍人的國家。
所謂的尚武精神,並不僅是掛在口上的。
尚武,最起碼崇拜軍人,提高軍人的身份地位,參軍後前途是高於一般平民的。
平民應該羨慕軍人,而不是鄙視軍人!軍隊應該是高素質人才匯聚,而是是沒有前途的渣滓聚集地。
吳三桂聞言,心中更是一震,想道,自己可能押對了賭注……若是新軍取代舊軍,那麼包括關寧軍在內的舊軍,皆不會有任何前途可言。新軍,是唯一有前途的編制!(未完待續。)
第二六五章 重農
二月,農忙時期。一年之計在於春,無論文明達到什麼樣的高度,也不得不重視農業。因為,沒有農業產出的糧食,人們最基本的吃飯生存,都不能獲得解決。
重視農業,是歷朝歷代政治家的一項最基本政治行為。皇帝、宰相在農忙時,親自務農,雖屬作秀成分居多。但是,自古以來,務農務出經驗的皇帝,也為數不少。哪怕悟不出多深奧的道理,也會透過親自務農,瞭解農民的辛苦。
在二月份,肖圖白同樣和歷朝的統治者一般,用參與農業生產,來表示自己重視農桑的態度。與皇帝們在深宮裡面的皇莊種田,伺候皇帝種田的,都是一幫子文武百官不同。肖圖白是真正在葛沽農產務農,接近的也是真正的一線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
天津葛沽農場,作為特區最大的農業生產基地。
與別處的農村最大的不同是,水利設施完備,從溝渠灌溉、排澇體系,到提取地下水進行灌溉的風車灌溉系統。
整個水利設施的完本,已經節省了人多提水的人力物力。在古代,灌溉是一項非常耗費人力的事情,尤其是在北方地區。農田水利不發達,佔據不了良田,耕作劣質田地的農民,用水桶挑水灌溉,奔波幾里路,農忙時奔波上千次,也成為了稀鬆平常。
小農經濟體制中,上等的良田,臨近水源。擁有上等的良田,無需多操心。便能夠獲得良好的收成。而這些好田,往往被豪強、富戶們佔據,普通的農民,往往是離水源較遠的劣田,光是農忙時候提水灌溉,已經領人耗費了大量的時間、精力了。
甚至,一些霸道的地主,為了佔據更多的灌溉資源,不允許別的農民,到自己的水源附近提水。在古時候。兩個農村為了爭奪水源。進行慘烈的廝殺、械鬥,也是非常常見的。有人說,古代農民戰鬥意識不強,容易被愚弄。但是。這是與農民切身利益無關的情況下。他們才顯得人畜無害。一旦涉及到農民切身利益。兩個村莊可能為一條灌溉小溪,打出比戰爭還慘烈的混戰。
當然了,並不是所有的北方人不願意搞農田水利。而是一部分佔據了臨近水源的良田的地主、宗族。並不願意搞農田水利。其一,搞農田水利,就意味著自己的水源被外人瓜分一部分。其二,搞水利是要出錢的,朝廷說要搞水利,肯定要地方自己出人出力。
儘管很多人知道,水利建設對於長遠來說,是非常有利的。但是,到了北方,執行起來卻是困難重重。
南方的情況有點特殊,北方的一些田地,由於土地貧瘠,每畝也就象徵性的徵收幾斤糧食。而南方最高的一些地區,則是一畝田徵收2石糧食。原因是,太祖皇帝對陳友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