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租佃制本質(第1/2 頁)
……
待曹少欽帶著張瑜離開許久。
劉玄才撫手熄滅燭火,走了出去。
站在殘破的冷宮院中,四周是二丈高牆,揹著手,抬頭望向點綴著亮星的天幕。
他停住了腳步,就像一座雕像,藉助前世學來的知識,腦海裡在飛快的思考著!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當前炎國,總體經濟面貌,是農業經濟!
農業經濟,在整個經濟活動中,佔據90左右份額,擁有著統治地位!
經濟基礎中,主要包含著生產資料所有制、生產關係。
農業經濟的生產活動中,生產資料主要指土地。
隨著歷史演變發展。
名義上,土地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就是說:都是皇帝(天子)的。
但是,實際上,是地主私有制。
從皇帝(天子)私有,到地主私有,作為交換,地主需要向皇帝繳納一定比例的錢糧。
所謂的諸侯、世族,本質上就是大地主。
郡縣制的發展,導致了諸侯的落寞消亡。
科舉制的發展,導致了世族的落寞消亡。
按照是否擁有土地,農業經濟的生產,大抵上發展出兩種佔據統治地位的模式。
其一,地主與佃戶。地主擁有土地,佃戶沒有或只有極少量,不足以養家餬口。地主把土地租給佃戶去種。地主獲得租子,坐收漁利;佃戶獲得額外收入,養家餬口。這就是租佃制。
地主積蓄大量錢糧,資本的衝動,促使他們進行兼併擴張!
佃戶所得,僅夠餬口,想要晉升,只能說:夢裡啥都有。
其二,小農自耕制。自家擁有土地,自家耕種自家的土地。除了繳納稅賦,還有剩餘。省吃儉用,積蓄起來,可以購入土地,晉升到地主。
但在實際上,農業經濟時代,土地是極寶貴的資產,一般情況下,不會有人出賣土地。
因此,別選他途投資。
而其他途徑中,投資回報最高的,就是讀書進取,入仕途當官!
讀書人中的大多數——寒門,大多為這樣的家境。
由於自耕農擁有的土地,是開發好了的。
因此,成為了地主們兼併的首選!
雖然一般情況下賣土地的極少。
但是,地主擁有豐厚的錢糧,所謂錢能通神、錢能通鬼,如果高價買不到,還可以腐蝕權力,在權力的包庇之下,以黑暗手段,進行兼併擴張。
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
推行高產作物,等同於暴漲了糧食的生產力!
這一變動,會引起連鎖反應!
對於小農自耕農而言,同樣的人力、同樣的土地,小部分種了糧食,其餘的大部分可用於其他生產,進行增收,這踏馬是好事啊!
因此,他們會成為維護新政的穩定基石。
對小農自耕制的衝擊不會很大。
重點在於租佃制。
佃戶階層中——
有少量土地的,改種高產作物,只要有個兩畝地,就能實現口糧自給。
就算沒有土地,隨著改種高產作物,朝廷收入增加,可以組織他們去開荒。
租佃制將受到劇烈的、致命的衝擊!
原先,佃戶口糧不足,不能養家餬口。
人活著,首要是吃糧。
沒糧吃,就會餓死。
這等於一把無形的刀,架在了他們的脖子上!
而這把刀的刀柄,握在地主老爺的手上!
你要活命,就要吃糧。
糧食從土地上來。
你沒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