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部分(第2/4 頁)
都對俄美高層會晤給予高度評價。美國報紙毫不吝嗇地誇獎普京。美國實業界主流報紙《華爾街日報》撰文指出:“弗拉基米爾·普京就任俄羅斯總統之後,尤其在最近幾個月都做了些什麼?他牢固地控制著這個名叫‘俄羅斯’的巨輪舵輪,果斷地改變了輪船的航向,這是為了避免與經濟下降、政治隔離的珊瑚礁發生碰撞,否則就會被撞破船底。”
俄羅斯社會輿論又是如何評價這次高層會晤的呢?
俄羅斯共產黨發表了一個特別宣告。這份宣告對俄美總統會晤的評價是“俄羅斯的戰略投降”。如果說得更準確的話,是“俄羅斯執政階層對西方的投降”。“普京正在重走戈爾巴喬夫、葉利欽的老路”,“普京大洋旅行的迷霧般成果”,“普京破壞了俄羅斯的戰略屏障”——類似的評價充斥2001年11月的共產黨報紙。這些報紙不僅竭力進行帶有明顯偏見的渲染,而且還明目張膽地說謊。
耶·波希塔伊洛在《蘇維埃俄羅斯報》上撰文說:“普京連續到東方和西方旅行——這是他的個人嗜好。普京的體力和智力不是用在復興俄羅斯的耐心細緻、墨守成規的工作上,而是用在接見、演講、參觀、授獎、祝賀、結識、歡迎、照相上。實際上,普京就是懶得工作,他在假裝工作,實際上就是空虛的表現。正如馬克西姆·高爾基所說的那樣,空虛的表現就是懶惰,懶惰將引發思想上的馬虎大意,這幾乎就是犯罪。” 久加諾夫聲稱,“俄羅斯正在遭遇滅絕的威脅,毒品緊緊地套著俄羅斯,丘拜斯的班子用瘋狂的電價扼殺俄羅斯的經濟,俄羅斯就要被盜光,可普京先生卻在保持沉默,他不過是在迴避解決國家生活保障的重要問題。不能容許他在出國旅行的飛機上領導國家。” 亞歷山大·普羅漢諾夫在《明日報》上也闡述了同樣的觀點,只是他採用了慣用的表達方式:“為了欺騙僵死的國家,為了讓遭受不幸而瘋狂的人群圍著一個手指轉動,政權編造出沒完沒了的概念和遊戲——大國思想、新路線、幹部政策改革、公民論壇、打擊腐敗。而現在他們把面罩都給摘了。人們一直觀察著普京的雙重個性,兩年的精神分裂症已經結束。普京的‘大國方案’——所謂主權、反擊、人民、復興、強大獨立的俄羅斯,都不過是一些空話而已,所有這些陳舊的粉飾如今都被拋到一邊。現在,普京的意識形態觀已經轉為全球化、美國化,並最終會將我們這個不幸的國家引入一片泥潭之中。我們給自己的國家接連選了三個破壞式的總統。普京先生,你是什麼人呢?你什麼都不是。”
正如人們的預料,民主派媒體支援普京與西方接近,儘管也不時地批評普京對外政策透明度不夠。姆·格利金在《共同報》上寫道:“弗拉基米爾·普京向西方走了很遠。脫離了社會輿論,也脫離了社會精英的大多數。”謝爾蓋·卡拉加諾夫反駁說,“問題不在於普京,而在於社會,它往後拖著普京,對俄羅斯對外政策的改變沒有思想準備。問題在於,政權會不會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講述自己的打算。到目前為止,普京還沒有解釋,他在對外政策中想得到什麼,就像他沒有解釋對內政策的目的和任務一樣。人們相信普京,感覺到他在為俄羅斯爭利益,和葉利欽執政的時候不一樣。但是,停留在這個層面,普京往前是走不下去的。他必須公佈自己的明確綱領。”
普京和布什在得克薩斯一整天都談了些什麼?——《側影》雜誌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關於這次會見,媒體上只有一句模模糊糊的句子:普京和布什共同制定了聯合行動計劃。除此再沒有其他內容了。聯合行動計劃是個什麼東西呢?為了制定這個計劃,普京在德克薩斯這個偏僻的角落呆了一個晝夜,布什還親自駕駛自家農場的敞蓬車。也許這個計劃在某個正式協議中已經得到具體化,但我們對這個計劃的瞭解,十有八成是要透過著名的“聖經原理”:根據實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