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部分(第2/4 頁)
了伊拉克的局勢,普京委託普里馬科夫第二天凌晨飛往巴格達。後來我們得知,葉夫根尼·普里馬科夫抵達巴格達以後,立即要求與薩達姆·侯賽因會面。伊拉克獨裁者在自己的一處宮殿裡接見了克里姆林宮的使者,他們的談話是一對一進行的。“如果您熱愛自己的人民與祖國,如果您想保護自己的祖國與人民免受不可避免的犧牲,您應該從伊拉克總統的位置上離開。”說到這裡,普里馬科夫特別請他注意,這是俄羅斯總統普京的口信。普里馬科夫補充說,這是一個嚴肅的建議,而且這可以改變薩達姆·侯賽因的一生。薩達姆應當明白,這一切都是為了伊拉克人民。但薩達姆·侯賽因回答說,第一次海灣戰爭時也有人勸他辭職。“然後他(薩達姆)拍了拍我的肩膀,走了。”普里馬科夫後來透露說。
俄羅斯的社會輿論基本上是一致的:新的國際危機的罪魁禍首是美國,最好能夠避免戰爭。只有10%的俄羅斯人聲稱自己完全支援美國的行動。記者列奧尼德·拉吉霍夫斯基宣佈,“我是這10%中的一員,我認為美國的行動是在已形成的情況下兩惡擇其輕。美國的行為的確是無恥而自私,但它們的行為客觀上對俄羅斯有利。打敗薩達姆將是對國際恐怖行動的打擊。” 《訊息報》評論員奧列格·奧塞金斯基也持這種立場。此人早就寫文章宣揚基督教、尤其是東正教與伊斯蘭教相比的“優越性”。俄羅斯輿論也有很多非理性的說法與評論。《政權》雜誌說,領導美國的,不僅是那個“久經考驗的政治鬥士——小布什,而且還有他的戰友們,而這些人不僅是顧問,而且也是政治遊戲的天才,他們為白宮主人計算好了要走的每一步。” 某個地緣政治問題研究院的維克多·阿諾欣持相反觀點。他說布什及其同黨們只是跨國公司“戈拉…利別爾曼”手中的一群傀儡,這個公司不僅反對伊拉克和俄羅斯,而且也反對美國的民族工業資本家。他們的目的是使美國人與阿拉伯人發生衝突,在世界上建立“海洋文明” 的統治地位。早在2003年2月19日,就有一個由俄羅斯共產黨領袖根納季·久加諾夫率領的俄羅斯國家杜馬左翼特別代表團飛抵巴格達。久加諾夫與薩達姆·侯賽因的會談持續了3個小時,《明日報》 詳細刊登了會談內容。
在克里姆林宮執政的第四年(15)
俄羅斯溫和的政治家們表態更剋制一些。但所有人都擔心重大的毀滅與犧牲、整個中東地區的穩定被打破、伊拉克的分裂、環境災難、上千口油井和已經開採的石油被燒、新一輪的國際恐怖行動、其他國家出現“阿拉伯街道”起義、聯合國名譽的徹底損壞……這類擔心與威脅非常之多,其中大多數不是沒有根據。
2003年3月19日深夜和20日凌晨,美國和英國開始攻打伊拉克的軍事行動。第一個向普京總統報告這一訊息的是俄羅斯聯邦武裝力量總參謀長官阿納託利·克瓦什寧。是總參情報總局(格魯烏)的領導向阿納託利·克瓦什寧報告的這一訊息。總參情報總局分析中心與總參謀部早在2月初就得出結論,美英攻打伊拉克的戰爭已是不可避免。現在,普京從他的所有訊息來源——總參情報局、對外情報局和外交部得到了這一訊息。普京要求有關部門不僅要提供資訊,而且要有準確的預測和分析,以便他在此基礎上做出這樣或者那樣的對外政策的相應決定。
《明日報》頭版大標題是:“薩達姆是英雄,布什是兇手,普京是窩囊廢。”弗拉基米爾·普京20日晨在克里姆林宮召集會議,並在會上做出了非常激烈的宣告。俄羅斯總統說:“針對伊拉克的軍事行動是一個巨大的政治失誤。我已經談到了事情的人道主義一面,業已形成的國際安全體系有崩潰的危險,這也同樣令人擔憂。如果我們假設,取代國際法的是強權政治,強者永遠是對的,可以為所欲為,為達到自己的目的可以不擇手段,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