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2/4 頁)
情發生後,貝特福特非常自責,他戰戰兢兢地來到洛克菲勒的辦公室。他作了最壞的打算,即洛克菲勒解僱他,他也沒有任何怨言。就在貝特福特不自信地站在老闆面前,並說出自己的過錯時,洛克菲勒的舉動卻讓他大吃一驚。洛克菲勒不僅沒有責怪他,甚至拍著他的肩說:“全靠你後來處置有方,替我們保全了剩下的那麼多投資。你做得這麼出色,讓我感到你是一個非常出色的助手。”
洛克菲勒不僅沒有解僱貝特福特,而且還像以前一樣繼續相信他。而這位因為一次經營失敗而受到讚揚的助手,後來為公司屢創佳績,成為公司的中堅人物。
有人說:“恭維似的期待引導成功,抱怨似的期待導致失敗。”洛克菲勒正是用這樣的方式,向人們揭示了無論是身處高位的領導、父母、老師,還是身家百萬、金錢萬貫的富人,在對待比自己地位低的下屬、孩子、學生,乃至普通人時,都要學會給對方以一定的期待性“恭維”。
為什麼需要這樣做?因為,後者在前者面前,往往會因諸多原因表現得缺乏自信心。而前者對後者的適當恭維,能增加後者的自信心、上進心,進而更易影響其向著你所設想的方向發展。正如三毛在散文《一生的戰役》中寫道:“我一生的悲哀,並不是要賺得全世界,而是要請你欣賞我。”這個“你”,是她的父親。當父親讀了這篇文章並給她留言說“深為有這樣一株小草而驕傲”時,三毛流出了感動的淚水,並在下文中寫道:“等你這一句話,等了一生一世,只等你——我的父親親口說出來,掃去了我在這個家庭中用一輩子消除不掉的自卑和心虛。”
在此要引用心理學中的一個名詞——“安慰劑”效應,即在影響人的過程中,首先要學會給對方以一定的安慰,這樣對方才能更易於接受你的影響。例如患者在醫生的建議下,服用了沒有藥性的糖或者白開水,但患者的病情卻有所好轉。心理學家說對“不自信”的人進行恭維,便屬於這樣的影響力方法。 。。
“不自信的人”更希望得到他人“恭維”(2)
從心理學上講,如果一個人想要影響對方,首先要學會恰當地恭維對方,並要在恭維中蘊涵著欲影響人的某種期待,尤其是對於不自信的人更要如此。因為向“不自信”的人進行適當的“恭維性期待”,更易增強對方的自信心,激發他的勇敢,使其向著你所設想的方向發展。對此,不妨看看下列這種生活中的事情:
一位父親,花掉了幾年的積蓄,終於為自己買了一輛心儀已久的新車,他非常愛惜這部車。每天都會精心地清洗它。他有個8歲的小兒子,每次他清洗車子的時候,兒子總是跟著他一起清洗。
有一天,父親工作很累,儘管車子很髒,回家後卻沒有清洗這部車。兒子看到父親很累,便想幫助父親把車洗完。當他洗車的時候,他發現有些髒的地方,怎麼也洗不掉,於是,他想到了母親平時刷鍋的鋼絲刷子。但當他用鋼絲刷子刷完以後,發現車子上面出現了很多花紋,他知道自己闖禍了,便跑去找父親,邊哭著邊怯怯地向父親道歉。當父親看見自己心愛的車被兒子刷成這樣時,心痛不已,他什麼都沒說,生氣地走進了房間。
過了一會兒,他把正在哭泣的兒子叫到了自己的身邊,親切地對兒子說:“傻兒子,謝謝你幫爸爸洗車,爸爸愛車,但更愛你。不過以後做事情之前,一定要多想想這樣做是否有道理。”後來兒子做事情,更加地積極並且在做事情前,總會多考慮一會兒。
吉斯菲爾伯爵說:“每個人都有優越的地方,至少也有他們自以為優越的地方。在其自知優越的地方,他們固然喜愛得到他人公正的評價。但在那些希望出人頭地而不敢自信的地方,他們更喜歡得到別人的恭維。”生活也如此,每個人都有害怕或者不自信的時候,如果在對方害怕或者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