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預言家郭嘉(第4/8 頁)
不過還好,華容道遇到了同樣心軟的關羽,才讓丞相逃出生天。
“但郭嘉早已預料劉備必會反叛,所以為了避免三線作戰,郭嘉與荀彧謀劃再次招降宛城張繡。”
“幸運的是,在賈詡的幫助下,曹操和張繡於十一月結為親家。”
“果然一個月後,劉備殺了曹操在徐州的心腹造反。”
“而這時袁紹大軍又在滎陽與曹操對峙,雙方隨時會發生大戰。”
“荀彧等謀臣都建議先安撫劉備,待與袁紹講和後再去攻打。”
“但郭嘉卻力諫曹操應趁袁紹遲疑攻打之機,起兵奪回徐州。”
“劉備新整兵馬,眾心未服,如丞相引兵東征,一戰可定。”
“但曹操還是擔憂袁紹真的會進攻,郭嘉又說袁紹有謀不斷,再好的機會擺在他面前也抓不住。”
“此時的袁紹很自大,也不屑於搞偷襲的小動作。”
“而且徐州北部都控制在髒霸手裡,所以徐州士族是絕不會跟著劉備陪葬的。”
“我們完全可以在短時間內奪回徐州,那個時候袁紹即便進攻也晚了,果然一切都在郭嘉所料之中。”
“袁紹在得到劉備的求援書信後不肯發兵,田豐苦苦相求,他也無動於衷。”
“原來袁紹最愛的小兒子生病了,這個兒子長得最像他,又高又帥,他生怕行軍後有個好歹。”
“所以現在根本沒有心情去打仗,就這樣錯失了最好的一次機會。”
“而劉備由於遲遲沒有得到袁紹軍報,眼看曹操大軍一日後到達,於是便準備採用張飛的劫營之計。”
“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曹操大軍在剛到達徐州後,便折斷了紅色牙旗。”
“曹操問郭嘉,這主什麼吉凶?”
“不主別事,今夜劉備必來劫營。”
“張飛、劉備一衝進曹操營寨,就被四面八方的曹軍包圍。”
“劉備見勢不妙,果斷放棄指揮,第一時間殺出重圍,此次東征僅用了一個月時間。”
李隆基:曹操能在官渡之戰中打敗袁紹,徹底奠定其統一天下的根基,這功勞可以說全在郭嘉身上。
郭嘉不死,臥龍不出,從中可以窺見郭嘉對三國局勢的重要性。
郭嘉在曹操帳下其實並沒有出謀劃策多少,反而一直在幫曹操做決策,可以說是一位蓋世謀臣。
曹操有郭嘉這樣的肱股之臣,也不知道他什麼時候能遇到這樣的臣子。
曹操身為宦官之後,為時人所看輕,實則其為人甚有膽謀,可以成就大事。
曹操時任天下大將軍,封武平侯,地位尊崇之至。
曹操在謀士戲志才死後就一直很想找尋得心意的謀臣,接替前者的位置。
這個時候,曹操麾下的荀彧向其推薦了郭嘉。
郭嘉來到曹營後,和曹操一起共論天下大事。
席間曹操被郭嘉的見解深深折服,對郭嘉的禮遇非常之高,兩人甚至到了同寢同食的地步。
但不得不承認,以郭嘉後來幫助曹操贏得官渡之戰的勝利來看,郭嘉完全擔得起曹操這麼高的禮遇。
如果他的大唐也有臣子能有郭嘉這樣的才華,他也願意給予這麼高的禮遇。
“建安五年二月,袁紹起兵三十萬進攻曹操。”
“曹操先後在白馬與延津之戰中取得勝利,但敵強他弱的局勢並沒有改變。”
“三月,孫策派遣使者來許昌進貢,順便打探一下曹操的虛實。”
“曹操與眾臣都懼怕孫策會從南邊進攻,就有了求和袁紹的想法。”
“但郭嘉卻說孫策性子急,謀略少,不過匹夫之勇罷了,他日必定死在小人之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