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傳召法會(第2/3 頁)
明白了,他是噶舉覺囊派僧人。下邊是我們之間的辯論,大意吧。
“‘貴教派追隨藏巴汗,對格魯和其他教派打擊壓制,幾欲消滅,惡業昭昭,有今天的下場也是果報。至於貴教派的教義,各教派早有批判,就是噶舉派也不以為然,拉你們進去,無非借用你們的力量而已。’
“‘藏地佛教源自印度,均系蓮花生大師、阿底峽大師所傳,各派同出一源,有何不同?’
“‘覺囊也講空,但不是自空,而是他空,否定一切,只承認宇宙中存在一個至高無上的佛,這與印度婆羅門教一樣,只不過把梵換成了佛而已。否定了佛教的根本原則,即眾生是佛,眾生平等。’”
五世達賴喝了口茶,解釋說:“覺囊作為一種假佛教早已不存在了,可當時格魯剛上臺執政,其他教派多有不服者,有人就利用覺囊的彭措林寺被換帽封書一事發難。我們二人已經不是單純辯經而是辯論到現實問題了。”
五世達賴看看大家的表情,笑了,放下茶杯說:“他的下一個問題把我問住了。可以看出,他不是那種挑釁的人,是想求證問題。我呢,一來是當時自己的精修和研習還不夠,二來也欠缺應對經驗。
“他是這樣問的:好,你認為覺囊屬婆羅門教。婆羅門教認為‘梵’是宇宙唯一真實存在,至高至大,眾生都在攀登從世間到‘梵’的‘梯子’,靠上接近‘梵’的是智者尊者,靠下的則是愚者賤者,眾生由此分出等級。宗喀巴大師認為眾生修行分為‘三士道’,下士求今生後世安樂;中士求個人超脫生死輪迴;上士求利他普度有情。請問這與剛才說的‘攀登梯子’有何區別?‘三士道’不就是三個等級嗎?更不用說世俗生活中眾生的地位千差萬別了。
“那個喇嘛越說越快,衣袖翻飛,兩隻腳也交替跳起來。開始我還清醒,‘三士道’是根據眾生修行根器和條件不同而安排的三個修行次第,並無優劣尊卑之分。但這意思該怎麼表達呢?我有點發懵,越著急越不知該怎麼說。只聽一片鬨笑,一群年輕僧人圍過來,他們咧嘴笑著,聽不清說什麼,然後把我舉起來。按慣例,可以將輸者扔出牆外。當然這只是個遊戲,牆還沒有一人高,外面是沙土草地,摔不壞。看來還是給了點兒面子,只是把我往高一拋,接住就放下了。我耷拉著頭上了臺子,班禪佛爺微笑著請我坐下,然後招招手請那位僧人過來。那位喇嘛不好意思地走過來,站在臺下。佛爺和藹地問:你既然是問方,知不知道問題的答案?他搖搖頭,有些吞吐地說,自己原是修習覺囊,感到教義混亂,專程從喀爾喀來藏學經,對黃教心生仰慕,但有些問題還搞不清,想透過辯經得到答案。佛爺抬起頭,場子裡很靜,千百雙眼睛都期待地望著他。他站在臺子上,神態安祥,語調沉穩,是這樣說的……”
這時,益西總管一邊招呼侍從換上熱茶一邊說:“佛爺講了一大氣,不妨歇息一下,走動走動。”五世達賴點了一下頭同意了益西的提議。
桑結和一名侍從攙扶五世達賴登上宮頂平臺。冬日的拉薩,只要不是陰天,午時還暖洋洋的。
“桑結呀,問題的答案你該知道了吧?”
以桑結的精修是沒有問題的,但他還是說:“哪裡,我還要聽班禪佛爺的開示呢。”
“事後,班禪佛爺對我說,他也參加過幾次辯經,也有輸的時候。他語重心長地說,辯經就是一種修行的方式,不但可以提升修習、鍛鍊口才,最重要的是可以體現佛法面前眾生平等。把這種方式日常化,就能培養僧人的平等心、無差別心、大乘心。佛爺的話給我很大啟示,雖然以後未再下過場,但‘辯經場上無尊卑’這句話記住了。”
大家回到座位上後,五世達賴幾乎是一字不差地回憶了班禪佛爺的開示:“平等,是人類最根本的訴求。可是世間從來沒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