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彩琉璃(第3/5 頁)
移動,臀部動作誇張,小腿有規律地前踢、後踢,雙手掌心向外,配合著左右晃動,生動活潑,連貫緊湊。儘管人們不知這叫什麼舞,但無不喝彩叫好,尤其是舞者的面部表情與動作相互協調,幽默灰諧,還不時擠眉弄眼地挑逗,引得觀者哈哈大笑。
桑結拉拉塔布悄聲說:“這傢伙平時看著挺老實,不知和多少姑娘跳過舞呢。”塔布滿臉不解。桑結到底眼利,已經領會了這舞的意思,看出本應是兩個人對跳的。
五世達賴經常觀摩學員上課,那天來的較晚,就站在後面,看到洛追的表演竟情不自禁地鼓掌叫好。教師一看忙請佛爺到前邊來。
“知道這叫什麼舞嗎?”
教師搖頭。這教師是拉薩貴族甲扎巴家的一名管家,倒也能歌善舞。
“這是錯那宗達旺地區的對對舞,是由一男一女對面跳的,洛追雖然跳的好,但少了一半,就像奶茶裡沒放鹽。就表情來說,更多的是舞者四目對視、交流感情,偶爾做個怪樣可以增加趣味,多了就有點兒俗了。”
沒想到幾十年了,佛爺記性這麼好,能作出如此精到的點評。洛追心裡由衷讚佩。
洛追記得,開學那天,五世達賴專門來班上講了一次話,回憶了多年前在京城看過的戲曲演出,並指出歌舞班的主要任務就是將歌舞搬上舞臺。洛追隨商隊下四川時也曾看過歌舞表演,他透過不斷琢磨探索,深切感到歌舞要登上舞臺正規演出,須進行一番整合、改造,民間的野外表演,過於隨意,動作應該規範化,設計出一套基本程式,同時保留各地的風格、特點,各種舞蹈元素可以合理巧妙的揉和。
這次表演後,他將這些構思整理成一個綱要上呈佛爺。五世達賴閱後極為讚賞,鼓勵他立志完成,併為書取名《彩琉璃》。
有一次,佛爺給歌舞班上“理論課”,他至今還對那次講話記忋猶新。
“西藏位處高寒,地廣人稀,我們世世代代生存下來靠什麼,靠青稞、牛羊,是的,但是還不夠,還有兩樣東西不可缺少。你們誰說說看?”
一個學生站起來,合十致敬後回答:“佛教。”
佛爺讚許地點點頭說:“好,佛教的輪迴觀念使我們藏民族具有了一種特殊的親和力和凝聚力。還有一條呢?”
那個學生答不上,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坐下。看看大家回答不上來,五世達賴語重心長地說:“你們記住,我們生存靠的是青稞、牛羊、佛教和歌舞。”答案如此出乎意料,同學們連同那位教師都楞住了,半天教室裡一點響聲也沒有。
佛爺對教師說:“這個班快畢業了吧,考試的時候,可以讓同學們寫寫這方面的體會。”後來答卷交上來了,佛爺一邊看一邊搖著頭。在畢業典禮上他再次談到這個話題:“許多同學認識到,歌舞對文化傳承和民族認同的重要作用,這是對的,但這仍舊是就歌舞論歌舞,格局未免小了點兒。”
五世達賴停頓一下,望著黑壓壓的大經堂,前邊是各年級學員,後面是數百僧人,鴉雀無聲。
“在佛家眼中,這世間其實只有兩個人,一個是眾生,另一個是僧人。我們一到這世上就開始了修行,在寺在家都是修行,方式不同而已。僧人修行要舉辦各種法會,眾生也一樣,歌舞就是眾生的法會。二者交相佈施,互為施主,若能修得無復二相,當使世間次第臻於極樂。故佛祖在《金剛經》中反覆講述‘眾生眾生者,如來說非眾生,是名眾生’,‘無有一眾生實滅度者’。”
幾經修訂,快畢業了,《彩琉璃》才終於成書。這是一部關於西藏歌舞的專著,書中透過熱巴舞的起源,說明歌舞與佛事活動的密切關聯。法會應引入民間舞蹈元素,可插入滑稽小品,參照漢地“五會念經法”,誦經中加入韻律,並可有高低聲二部,產生層次感、立體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