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頁(第2/2 頁)
然不會有人知道這些訊號是否會被收到;即使收到,也無法確定它們是否會得到解讀。儘管如此,多數人的心裡都有著同樣的衝動,那就是為人類留下最後的訊息;其中的一些將向宇宙莊嚴宣告:&ldo;瞧,我也活過!&rdo;
到公元3000年,天文學家完成了一項工作:他們用幾臺巨大的軌道望遠鏡,觀測了太陽周圍五百光年內的所有行星系統。人類發現了幾十顆和地球大小相仿的行星,還為比較接近太陽系的幾顆繪出了大致的地圖。其中有幾顆的大氣裡氧分高得出奇,那顯然是生命活動的跡象,人類完全有可能在那裡生存‐‐如果能夠到達的話。
活人或許到不了,但人類的種族可以。
現在看來,第一批播種飛船相當原始,但它們無不將當時的技術運用到了極致。新的推進系統在2500年問世,令播種船得以載著珍貴的冰凍胚胎,在兩百年內飛到最近的行星系統。但即便到了那時,它們的任務也才剛剛開始。它們還得帶上自動裝置,好將船上的人類喚醒並撫養長大,教導他們在一個未知的、多半是敵對的世界裡生存下去。不能把一群赤裸、無知的孩子扔到一顆顆如撒哈拉或者南極般嚴酷的行星上,那樣做不僅徒勞,而且殘忍。這些孩子需要接受教育,需要獲得工具,需要學會勘探當地的資源、並加以利用。播種船在降落後就自動成為母船,它可能需要擔負起照料好幾代人的職責。
母船不僅要搭載人類,還要帶上整個生物圈,其中必須包括植物(儘管沒人知道目的地是否有合適的土壤)、家禽以及種類繁多的昆蟲和微生物。這是為了讓移民們得以在常規的食物生產系統出現故障時,依靠傳統的農耕技術活下去。
以這種形式萌發的文明有一個優勢:折磨了人類千萬年的疾病和寄生蟲將無以為害;它們都會留在地球,在新星太陽的烈焰中化為灰燼。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