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頁(第1/3 頁)
這位護國主的偉大目標隨其不是時候的去世而不能更好地得以實現。他的死去或許相當程度上使英國對地峽的實際佔領受阻;在其強有力的手腕下,這也許是可以做到的。不過,他的意圖依然在英國人民的目標中居於顯著的位置。在其中,可以體察到英國對外軟弱的查理二世和詹姆士二世的統治對劫掠者們的侵奪活動產生的影響。隨著奧蘭治的威廉登臨英國王位,英國政府的雄心壯志又一次高漲起來,劫掠者們雜亂無章的活動也被集中歸整於明確的國家政策之下。儘管暫時的事態有時使這項政策的執行偏離軌道,但它還是被清晰地歸納進了英國於1702年介入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時表明的堅定目標中。從結束戰爭的1713年的烏德勒支條約締結之時起,同樣的計劃得到了英國緊鑼密鼓的推行,取得了穩步的成功,而且逐漸和控制借路於地峽的兩大洋之間交通的設想相融合。這方面最著名的事例是當時還僅是一位艦長的納爾遜在1780年進行的一次努力。當時,他和陸上力量相配合,以求佔據聖胡安河河道,從而取得經由尼加拉瓜湖的大洋間的通道。這次嘗試的結果是災難性的,既是由於氣候上的原因,也是因為正確地意識到了該地區重要性的西班牙人在湖泊與大海之間修建了不少於十二個的一系列牢固的工事。
如納爾遜所碰到的這些困難妨礙了英國在該地區的推進。儘管英國明知且在意實際的擁有帶來的好處,它在其他地區也從中獲益甚多,但西班牙立足已久的佔領使它不能運用它非常想使用的、在很大程度上也真正用過的手段獲取控制。在廣泛的意義上可以說,使英國終於成為西印度群島和地峽地區政治體系中的支配因素的關鍵在於它的海權。英國是偉大的貿易者、供應的源泉和不同的殖民地之間及其與外部世界之間交流的中介。英國強大的海軍保護並維繫著交通的資本和航運。除了在極少的場合,這支海軍完全有能力承擔它的任務。因此,雖然英國人不能象對待自己的財產那樣使用、調配其他國家的資源,但和西班牙人僵化的、狹隘的統治造成的可能一樣,英國也可以牢牢地利用各類商業交易,從中獲益。這個事實令人啟發,因為今天的形勢和一個世紀以前實際上並無二致。佔據地盤的現象仍然存在於各國、各種族之間,後者還未獲得不賴他國他物地開發利用自然稟賦的才能。控制權仍然由那些其船隻、資本、商人支撐了某地區的工業體系的國家繫於一身,如果這些因素還獲得了足以應付各種可能的軍事局面的需要的海軍力量支援的話。對任何一個外部國家來說,對中美地峽的控制就是指海軍控制,指海軍的支配地位。對此,陸地的佔有最多隻是輔助因素。
簡而言之,這些就是直至西班牙殖民帝國在1808年至1810年間開始瓦解以及西印度群島的產業體系隨著奴隸制的逐漸廢棄而萎縮之時的總的情形。這兩個決定性事件的共同發生與隨之而來的政治和經濟形勢的模糊不清很快使地峽及朝向它的通道淪落到了一個無足輕重的地步,而其中那些島嶼的地位至今也尚未恢復。地峽的地位一定程度上有所上升;不過,它的重要性由自然秩序中更為長久的緣由所決定,而不維繫於可對於地峽的佔有者施加某種影響的那些島嶼身上。因此,在經歷了一個相對地不為人重視的時期後,隨著美國朝向太平洋的擴充套件而使我國在兩大海岸之間建立便捷、安全的交通聯絡的問題提上日程之時,地峽又作為一個關鍵的政治因素而變得引人注目。墨西哥戰爭、加利福尼亞的獲得、那裡金礦的發現以及隨之而起的開掘狂潮加劇瞭解決這個複雜問題的必要性。由於美國瀕臨兩大洋的地理狀況,這對於它有著絕對的利害關係。但是,儘管美國在這個問題上有著壓倒性的利益,這個問題也不是完完全全地只與美國相關;其他國家對此也有著巨大的、重要的利益關係,雖然不是那麼關鍵。不過,只要商業和政治之間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