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頁(第1/3 頁)
&ldo;殺&rdo;?
按唐朝流傳的說法:人死後,靈柩下葬前,會從棺材裡飛出一種鳥,稱為&ldo;殺&rdo;。換一種說法,那就是人的鬼魂吧?只是那鬼魂幻化成了一隻鳥的形狀。死者家屬聽完占卜者的話後,守靈時,伺機窺視,果有大鳥自棺中飛出。
&ldo;您在野外看到的難道是&l;殺&r;?&rdo;那人驚問鄭生。
鄭生倒吸一口氣。因為按古書中的說法,死者家屬之外的人看到此鳥,兇而不祥。
俗傳人之死凡數日,當有禽自柩中而出者,曰&ldo;殺&rdo;。大和中,有鄭生者,常於隰川與郡官畋於野,有網得一巨鳥,色蒼,高五尺餘,主將命解而視之,忽無所見。生驚,即訪裡中民訊之,民有對者曰:&ldo;裡中有人死且數日,卜人言今日&l;殺&r;當去,其家伺而視之,有巨鳥色蒼,自柩中出。君之所獲果是乎?&rdo;生異而歸。(《宣室志》)
《宣室志》的作者張讀,活動於晚唐宣宗時代。此人生於一個怪談世家。這樣說,一點也不誇張,因為他是盛唐怪趣作家張鷟的玄孫,張鷟是著名傳奇《遊仙窟》和筆記《朝野僉載》的作者;張讀的祖父張薦,則著有志怪筆記《靈怪集》;就連他的外祖父,也是當時第一流的怪談聖手‐‐宰相牛僧孺,著有《玄怪錄》。
張讀來自一個有著志怪傳統的家族。其筆記,之所以以&ldo;宣室&rdo;命名,取自一個歷史典故:西漢時,文帝在宣室召見賈誼,沒有問國家大事,而是問鬼神之事,李商隱有詩:&ldo;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rdo;
故事總是無獨有偶。玄宗天寶年間,京兆尹崔光遠亦曾遇到過這樣一隻被稱作&ldo;殺&rdo;的鳥。當時有占卜者告訴崔光遠以後行事要小心,尤其是最得意時,否則前路堪憂。崔一笑了之。後來他轉任西川節度使。到唐肅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事情漸漸露出眉目。
這年春天,劍南節度使段子璋起兵反叛朝廷。朝廷任崔光遠為主將,討伐段,經過艱苦的作戰,終於指揮大軍攻克段盤踞的綿州,立了大功。隨後的事,卻是崔光遠不曾想到的。他有個部下叫花敬定,陷城後縱兵殺掠,死傷無數,朝廷大怒,以治軍不嚴之罪將崔光遠逮捕,後崔死於獄中。
事情就是這樣不可思議。
崔光遠遇&ldo;殺&rdo;,明明立了軍功,最後卻落獄而死。那麼,在上面的故事裡徘徊的鄭生呢?
我們不知道他後來的境遇如何,但可以確定,在唐朝的那個黃昏,滿腹惆悵地走在隰州大街上的他,或許會感到脊背發涼,就好像有一隻大鳥悄然潛伏,它張開翅膀的巨大陰影深深地籠罩著他。鄭生也許很後悔,後悔自己當時出於好奇,看了那大鳥一眼。
遇到鬼鳥的事,在唐朝畢竟少見,因為大多數情況下,鬼是以人的面目在陽間行走。
武則天時,河間郡有官員劉別駕,極愛女色,曾說過這樣一句話:&ldo;世間無婦人,何以適意?&rdo;大意是,假如這世上沒有女人,又怎麼才能得到歡愉?
有一天,他去長安公幹,路過通化門,見前面車中有位美婦,只看了一眼便久久不能忘懷。於是,他將公事先放在一邊,緊追那車輛不捨,最後尾隨到資聖寺後面的一條僻靜街巷。隨後,劉別駕在那美婦居所流連數夜,甚為歡暢。
開始時,他並沒覺得有什麼異常,但後來發現,每到半夜時,就感覺特別冷,即使多蓋幾層被子,身上依舊是冰冷的。這一天,當他睜開眼,發現身邊沒有了那美婦,自己也沒在屋中,而是躺在一座空曠的荒園裡,身上蓋了好幾層枯葉。
當置身荒園的劉別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