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1/4 頁)
心理上的真相時,觀者與所觀之物真的有差別嗎?假如我說,“我是粗暴的”,那個在說“我很粗暴”的觀者,和它所謂的粗暴是兩回事嗎?很顯然不是的。因此,當觀者與所觀的真相分開時,二元對立和衝突就產生了,然後它又想透過各種手段來逃避心中的衝突,所以觀者根本沒有能力面對內心的暴力。你不斷地想理解觀者與所觀的界分活動以及其中的衝突,所以你無法直接面對那個真相。
但是處在冥想之中,生命本是一個完整而毫不分裂的活動,它不會分裂成“我”跟“你”。其中並沒一個我在經驗著什麼。你是否能認清心是無法經驗到未知的?心無法經驗到它所不能度量的東西。你也許會說,“我將體悟到那個無法度量的境界”,譬如“更高的意識”之類的東西,但那個所謂的經驗者到底是誰?那個經驗者即是過往的一切,他只能依據過往的一切認出眼前的經驗,因此他勢必對眼前的經驗已經有所認識了。但冥想之中是沒有老舊經驗的。如果能做到這一點,你就會攀登到天頂。
點亮自性之光:光明自性的照徹
已知與未知的和諧(三)
冥想的一部分工作就是要理解日常生活的整體活動,而不帶有會製造衝突及特定方向的掌控性,同時又能擁有充沛的活力、能量、真誠及創造力。你知道,空寂之中存在著巨大的空間——但腦子裡的活動是沒有空間的。它總是塞滿了知識,而且始終只對自己感興趣——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該達成什麼,該得到什麼,別人會對自己有什麼看法等等。它充斥著對別人的認識以及各種的結論、概念和意見。因此我們心中的空間是非常狹小的。而暴力的起因之一便是缺少空間。我們心中的空間這麼小,所以必須將它拓寬。冥想的工作之一就是要發現這個不是由思想製造出來的空間,因為一旦有了空間,心自然能完整地運作。一個井然有序的頭腦——絕對而非相對的秩序——是沒有衝突的,所以它才有轉圜的餘地。
空寂是最極致的一種秩序。因此,空寂絕不是透過千方百計刻意培養覺知而達成的。只要你一察覺自己的心空了,它其實已經脫離了空寂。空寂是最高的數學秩序,在這份空寂之中,腦子裡尚未被填滿的不活躍部分,將會變得活躍起來。一個沒有任何衝突的心,裡面的空間是巨大無比的,但這種空間並不是由思想製造出來的,它是沒有任何邊界的空寂。當我們在描述它的時候,我們必須透過思想來交流,但描述並非那個被描述的東西。因此,心及腦一旦徹底安靜下來,秩序便出現了。有秩序的地方,就會有巨大的空間。
可是沒有任何人能告訴你這個空間裡埋藏了什麼,因為那是完全無法用言語描述的。任何人——不論他是誰——只要一描述它,或是企圖透過重複誦唸的咒語以及其他的把戲來達到它,就是在玷汙這個聖境。
這便是冥想的整個過程。它是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它不是你偶爾行之的一件事,它是一直都存在,又能為生活裡的每樣東西帶來秩序的一件事。美就在其中。不是山林裡、博物館裡或音樂之中的美,而是美的本身,也就是真正的愛了。
點亮自性之光:光明自性的照徹
神聖的人生(一)
只要自我的活動一出現,冥想就不可能進行了。瞭解到這一點是很重要的事,不只是從字面上去理解,而是真的領悟箇中的深義。冥想就是把心中所有的“自我”活動空掉。如果你根本不瞭解自我的活動是什麼,那麼你的冥想只可能導致幻覺、自欺和進一步的扭曲。因此若想了解冥想是什麼,你必須充分理解自我的活動是什麼。
自我雖然閱歷了無數智性與感性的經驗,卻對這些經驗感到乏味及厭煩,因為它們的意義都不大。渴望獲得更寬廣的超驗經驗,則仍然是“自我”活動的一部分。當你擁有這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