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部分(第4/5 頁)
對正面臨畢業分手的痛苦?”林子軒誇張道,“你這麼刺激他們萬一有什麼不幸的事件發生咱倆可承擔不起。”
“你怎麼會朝這方面想啊,這麼一來我可說的就不多了。”慕姍姍猶豫道。
“上學那會咱們最煩的三件事就是領導講話、老師拖堂和排著長隊進食堂。”林子軒吐槽道,“你的講稿儘量簡潔一點,講完後可以和學生進行互動,回答他們的問題,這才是學生願意的交流方式。”
“你說得對,進入社會後倒是忘了自己做學生時的想法。”慕姍姍反思道,“我主持的是訪談類節目,這次成了被採訪的物件,還挺有趣的。”
“你可是主持人,控場還不是小菜一碟,他們哪裡是你的對手,去給新人們上一課,讓他們見識一下華國頂尖主持人的風采。”林子軒鼓勁道。
他們開車過來,不過車子沒有開進學校,在附近停下,倆人走進了校園。
三年過去了,廣播學院沒什麼改變,還是老樣子,不過他們的生活改變了很多。
林子軒和慕姍姍特意提前半個小時過來,在院系的辦公室和老師們閒聊,上學的時候林子軒不怎麼起眼,慕姍姍卻是老師眼中的好學生。
這回也一樣,老師們喜歡和慕姍姍聊天,不怎麼搭理林子軒。
沒辦法,誰讓他改行了呢,老師們覺得自己的辛苦白費了,自然不怎麼樂意,慕姍姍成了他們心目中的驕傲。
這時候的老師都很樸實,不會因為林子軒製作了熱播的電視劇而改變態度。
到了下午兩點鐘,慕姍姍到教室裡和畢業班的學生見面,還有播音系其他年紀的學生。
她畢竟是個名人,引來了不少圍觀者,把教室擠得滿滿當當,林子軒只好站在窗外。
慕姍姍沒拿那份演講稿,簡單的介紹了一下自己後就直接和底下的同學交流起來,就像是在主持節目一樣,回答著他們的各種問題。
有生活上的,有專業上的,有工作上的,像是個知心的大姐姐。
這種親切的態度得到了學生們的強烈回應,現場氣氛非常火爆。
林子軒在外邊看著談笑自若的慕姍姍,心裡有點小驕傲,那是他的妻子。
兩個小時後,演講結束,他們告別老師。
倆人沒有立刻離開廣播學院,而是走在校園的小路上,走過圖書館,走過食堂,走過以前的宿舍,開心的聊著過去的事情。
他們在這兒遇到了彼此,並最終走在了一起。
那時青春,時光正好。(未完待續。)
第一百八十一章 有幸遇見了你
隨著慕姍姍重新出現在華國電視臺,《文化訪談》步入正規,她在社會上的影響力越來越大,被邀請回母校只是其中一件事。
還有出版社找她寫書,準備出版。
這兩年華國流行起了名人出書熱,劉曉青無疑是其中的先行者。
她在1983年寫了一本自傳叫做《我的路》,獲得極大的反響,華國各大報紙轉載,還被翻譯成英文和德文在國外發表。
1992年,她又寫了一本《這八年》,描述了這些年她的生活經歷,在國內和東南亞地區很受歡迎,還被華國日報出版社出版發行。
以前大家都認為寫作是作家的事兒,需要很高的文化修養才行,作家是一個高尚的職業。
然而,現在出版行業為了追求效益,提高銷量,暢銷書成了各家出版社的首選。
在暢銷書這個種類中,名人傳記,尤其是娛樂圈的名人傳記大受追捧。
這種書籍看著輕鬆,不鬱悶,也沒有生僻字和教育意義,讀者看的是名人的生活和八卦。
正是從這個時候起,嚴肅文學逐步的被讀者所放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