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頁(第2/2 頁)
934年赴美留學,先後讀過三所大學,分別獲碩士與博士學位。是伊利諾伊大學的第七個博士,也是中國第一個水利工程學博士,1937年歸國)。據說這是一個&ldo;務虛&rdo;的會議,論證進行了7天。當時主持設計的蘇聯專家伯克夫與負責這一專案的中國各級官員以及絕大多數專家認為,透過綠化,黃河流域水土保持能很快生效,上游進入三門峽的泥沙能很快減少,因此可用三門峽的高壩大庫全部攔蓄泥沙。
大壩蓄水後,經過沉澱變清,然後用下洩清水來刷深黃河下游的河床,從而把黃河一勞永逸地變成地下河‐‐這一思路導致了三門峽工程規劃沒有設計洩流排沙的孔洞(後設計,但在施工中又被封死)。在當時的政治環境下,參加論證的70位專家,絕大多數人對在三門峽建壩攔沙於上游,壩下不設排沙孔洞這一方案,或真心或違心或別有用心地表示擁護。只有&ldo;不知天高地厚&rdo;的清華教授黃萬裡和一個大學畢業不久、名叫溫善章的小技術員,對大壩工程提出反對意見。據說黃萬裡在七天會期中,單槍匹馬,舌戰群儒,和蘇聯專家、中國專家展開激烈論戰。按黃的說法:&ldo;三門峽大壩建成後,黃河潼關以上流域會被淤積,並不斷向上遊發展,到時候不但不能發電,還要淹掉大片土地;同時,黃萬裡對舉國上下大喊大叫的&l;聖人出,黃河清&r;的說法甚為不屑,認為&l;黃河清&r;只是一個虛幻的政治思想,在科學上是根本不可能實現的。而贊成這種說法的官員、專家,實出於政治阿諛而缺乏起碼的科學精神。黃河水流必然挾帶一定泥沙的科學原理不能違背,即是從水庫流出的清水,由於沖刷力要比挾帶泥沙的濁水強大,將猛烈沖刷河床,必然使黃河大堤成片崩塌,清水也必將重新變成濁水&rdo;云云。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