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頁(第1/2 頁)
1438 [宋]呂祖謙《東萊博議》卷一:進諫之道,使人君畏吾之言不若使人君信吾之言,使人君信吾之言,不若使人君樂吾之言。戒之以禍者,所以使人君之畏也。喻之以理者,所以使人君之信也。悟之以心者,所以使人君之樂也。
1439 [美]杜維明:《儒家思想新論——創造性轉換的自我》,曹幼華、單丁/譯,江蘇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125頁。
1440 《孔子家語·辯政》:孔子曰:忠臣之諫君,有五義焉:一曰譎諫,正其事以譎諫其君;二曰戇諫,戇諫無文飾也;三曰降諫,卑降其體所以諫也;四曰直諫,五曰風諫。唯度主而行之,吾從其風諫乎。風諫依違遠罪避害者也。
1441 [宋]蘇洵《諫論上》,《嘉祐集》卷九:古今論諫,常與諷而少直。
1442 [宋]蘇軾《六一居士集敘》,《蘇軾文集》,中華書局,1986年,第316頁:宋興七十餘年,民不知兵,富而教之,至天聖、景祐極矣,而斯文終有愧於古。士亦因陋守舊,論卑氣弱。自歐陽子出,天下爭自濯磨,以通經學古為高,以救時行道為賢,以犯顏納說為忠。長育成就,至嘉祐末,號稱多士。歐陽子之功為多。嗚呼,此豈人力也哉,非天其孰能使之!
1443 [宋]呂祖謙《易說·遁》,叢書整合新編本,第15冊,第558頁。
1444 《宋史·志·選舉三》:帝嘗謂王安石曰:「今談經者人人殊,何以一道德?卿所著經,其以頒行,使學者歸一。」八年,頒王安石《書》、《詩》、《周禮義》於學官,是名《三經新義》。
1445 [清]黃宗羲/原著,全祖望/補修《宋元學案》卷九十八,中華書局,1986年,第3239頁:初,先生提舉修撰經義訓釋《詩》、《書》、《周官》,既成,頒之學官,天下號曰新義。晚歲,為《字說》二十四卷,學者爭傳習之,且以經試於有司,必宗其說,少異,輒不中程。
1446 [美]劉子健:《中國轉向內在——兩宋之際的文化內向》(cha turng ward: tellectual-political 插ns the early elfth century, by jas t c liu, publi射d by arrannt with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4),趙冬梅/譯,江蘇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36頁。
1447 《宋史·王安石傳》:初,安石訓釋《詩》、《書》、《周禮》,既成,頒之學官,天下號曰「新義」。晚居金陵,又作《字說》,多穿鑿傅會。其流入於佛、老。一時學者,無敢不傳習,主司純用以取士,士莫得自名一說,先儒傳注,一切廢不用。黜《春秋》之薯,不使列於學官,至戲目為「斷爛朝報」。
1448 [宋]孫覺《春秋經解》楊時序:熙寧之初,崇儒尊經,訓迪多士,以謂三傳異同無所考正,於六經尤為難知,故《春秋》不列於學官,非廢而不用也。而士方急於科舉,遂闋而不講,可勝惜哉。另見[宋]朱長文《春秋通志序》,《樂圃餘稿》卷七:熙寧中,王荊公秉政,以《詩》、《書》、《易》、《禮》取天下士,置《春秋》不用,蓋病三家之說紛糾而難辨也。
1449 《宋史·王安石傳》:崇寧三年,又配食文宣王廟,列於顏、孟之次,追封舒王。欽宗時,楊時以為言,詔停之。另見[宋]朱熹《三朝名臣言行錄》卷六,《朱子全書》,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12冊,第536頁:靖康初,用諫議大夫楊時言,停文宣王廟配享,列於從祀。建炎中,用員外郎趙鼎言,罷配享神宗廟庭。(案:楊時之力只能算是壓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