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頁(第3/3 頁)
覺時而相近,時而彌遠。魯迅幾乎沒有一篇專談日本文化的文章,他的日本觀,大多散見於書信、言談和某些文章的夾縫中。最典型的,是介紹日本文化的譯後記,但也一閃而過,未有深究。而周作人則寫過《日本與中國》、《談日本文化書》、《日本近三十年小說之發達》、《日本的詩歌》、《日本的人情美》、《日本管窺》、《日本的衣食住》諸文。連日本人也承認,周作人是深知這個民族的個性的。他不是從大文化的概念入手,去看這個島國文化,而是從其風俗人情和衣食住行中,體味其特有的生存狀態和精神風貌。日本給魯迅的感情十分複雜,他一方面看到了這個民族自我更新的內驅力,同時又對其偏狹的東方主義,有著拒絕的態度。周作人也有類似的感覺,但坦率講,好感還是多於其他,他覺得日本的人情味和創作精神,為中國所少有,很值得借鑑。他選擇了日本女人為妻子,也是對該民族真誠的一面喜愛的因素所使然。不管周作人與哥哥有怎樣的差別,至少在一個方面,他們是有共識的:以日本為參照,可以找到中國近代化的途徑。這是一種文化的互證,不論對日本是喜愛還是疏離,唯因它的存在,中國人才看到了接受近代文明的必然。在&ldo;被近代化&rdo;的過程中,日本確是我們的老師。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