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白馬正朔(下)(第3/4 頁)
的面子的。
僧人如實說道:“六十錢禮佛,六十錢敬法。”
皇帝讓人遞上了一緡漢五銖銅錢,和尚卻敢沒收,而是向皇帝告罪一聲,走向廟裡的老僧,僧人這時候也看出來了,面前的人本就不是來上香的。
那老者就是這座寺廟的住持。
當然,與後世理解的住持意思不太一樣,東漢的寺廟,要給官府上稅,由大鴻臚簽收稅款,寺廟的管理也是由大鴻臚管理,住持僅僅只有常住,護持佛法的意思,沒事打打坐,翻譯翻譯經文,祈福就行了。
“貴人遠道而來,請恕老僧失禮。”
老和尚披頭散髮的從殿左側走出來,明顯有些心不在焉。
真正的佛法大德無不致力於翻譯當年從天竺迎回來的梵文經典,但從金剛經開始,佛法的瓶頸一直存在,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語言。
皇帝看了眼經文被翻譯的名字,念道:“法句經。”
老和尚於是恭敬的遞上經文,皇帝看了他一眼,“你知道我的身份?”
老和尚俯身欲拜,皇帝制止了他:“知道就知道,不要大張旗鼓。”
隨即看起了這部漢傳佛教經典之一,即便是現在,也只有一半的譯文,而且極為晦澀,遠不如後世出土的譯文版本。
“開篇就錯了,百餘年前所用譯文,如何譯經,諸經品者,意為諸經文部。
凡十二部經,總括其要,別為數部,四部阿?含佛去世後,佛徒阿難所傳,卷無大小,皆稱聞如是處在.
究暢其說,是後五部沙門,各自鈔眾經中四句六句之偈,比次其義,條別為品,於十二部經,靡不斟酌,無所適名,故曰法句。”
老僧修行也算是到了頭,怎麼聽不出其中的典故,大義?
於是喟然長嘆一聲,俯身大拜,贊曰:“今聞上師說法,吾師在世不能及,法句為老僧畢生所譯,今得見佛法,夕死可矣!”
皇帝接著道:“還差一經序,不如由我為大和尚代筆,如何?”
老和尚大喜過望,請皇帝提筆。
皇帝卻看向唐姬,道:“吾聞婆娑世界有三聖,釋迦牟尼,地藏菩薩,觀世音菩薩,二聖已歸婆娑世界為主,唯獨觀世音菩薩在凡歷劫。”
老和尚默然垂首,看似惋惜,其實連他自己也不知道其中的典故,因為音譯的問題,這倆菩薩甚至還沒傳進來,否則白馬寺也當供奉著西方三聖了。
即便政治覺悟再不高,也看出皇帝的意圖了,正如高皇帝一言敕封天帝的故事,皇帝封神也不是稀罕事,明帝因為做了個夢夢見神人,才有了佛教東傳的故事,如今想要封一個觀世音菩薩,也只是一句話,而他需要做的,就是上報大鴻臚,然後為觀世音菩薩做好背書工作。
皇帝看了眼唐姬,道:“蓋聞觀世音者,阿婆盧吉低舍婆羅,阿彌陀佛左脅侍,‘觀自在’‘觀世自在’,菩薩即時觀其音聲,在西姓妙,在漢姓唐,歷劫百世,證大覺......”
皇帝悠悠看著老和尚慌忙記錄文字語句,接著道:“經偈曰: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隨後才是那一篇著名的心經。
老和尚慌忙記錄著高深的佛經,心裡對於皇帝佛子的身份有了些猜測,於是愈發誠惶誠恐,唯恐怠慢君王。
唐姬在側抹了抹睫毛上掛著的小珍珠,看著談吐如佛陀一般的皇帝,心中的情緒激盪起伏,難以平復,在西為妙,在漢為唐,不是說她又是說誰?
如此情郎,怎敢辜負?
皇帝沒注意唐姬,待老和尚記錄完畢,皇帝又拿起來翻看了幾遍,這才滿意的點點頭,轉頭對唐姬笑道:“觀自在菩薩,可受萬世香火,饗食不絕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