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部分(第1/5 頁)
“別擔心,安德魯不會窺視王位,他在乎的只是實權。事實上,以他現在地聲望與權勢,安德魯隨時都能接受西班牙人送上的王冠,但東方人沒有答應,他只是將權勢與戰爭作為自己的遊戲而已。”
自從旺代叛亂結束,在巴黎失勢的自己被科勒等人“恭送”出法國來到倫敦後。痛定思痛的布列塔尼親王開始重新自我反省,在奪權政策上也就改弦更張。不再頑固堅持自己原有的保守想法,那是他最終感覺到殘酷的現實。
法國的貴族們早已分裂,真正能站在路易十八一邊的盡是些無能的貴族,不可能指望他們扶植侄子重新登上王位;而那些有才能地,要不是投靠共和政府,便是心懷鬼胎的陰謀份子。尤其是後者。諸如科勒那些混蛋,他們比起正面地敵人更是可怕,隨時都有可能在自己後備捅上一刀。
以前信誓旦旦的盟友也大都靠不住,奧地利,普魯士,荷蘭等國都不和自己商議,便紛紛與巴黎簽署和約,背棄了他們先前的誓言,甚至有些國家還高呼戰爭結束。英國人雖說一直在力挺流亡的法國貴族,嘗試著不留餘力的幫助自己。但這已經是強弩之末了。
布列塔尼親王看得非常清楚,英國新內閣在本土遭受9。11襲擊以及一連串的戰爭失敗後,因為國力,財力與軍力地急劇衰退,同樣準備放下架子同安德魯和談。如果自己不能主動向勝利者示好,否則流亡英國的法國貴族便將成為他人談判桌上的砝碼。
在共和巴黎的當權者中,大都屬於典型的無恥政客,雖然他們在最高權力機構有很大的發言權,但受到共和體制的嚴格制約,無人能在把持政局的前提下。單獨掌握一支強大的軍隊。能夠製造一場政變的實力。更何況,得到共和國利益地政客們不但反覆無常。而且不大願意迎接路易十八回國,讓他們的頭頂上再坐一個法國國王。
但安德魯可以做到,他擁有10萬多法國精銳,還有西班牙以及葡萄牙兩國的全部實力,只要他一點頭,便能殺回法國,憑藉他的強大軍力和無人能及的聲望,隨時可以讓巴黎換個主人。在這一點上,布列塔尼親王確信無疑。
儘管出於政治因素地考慮,布列塔尼親王早已將自己與安德魯私人仇恨置之於外,但他明白安德魯或許比起巴黎政客更是危險,只是形勢逼人,若要避免被他人出賣的危險,容不得自己有太多顧慮。至少在現在看來,安德魯不會謀求任何王位,他在乎的只是實權罷了。
正是基於這類考慮,布列塔尼親王最後還是“慫恿”自己的侄子,“路易十八”冒險一試,作為長期流亡海外的法國貴族而言,他們已經沒有任何的選擇或籌碼,要不想成為砧板上待宰地魚肉,必須主動為自己創造機會。
但到這裡,布列塔尼親王仍然有一個擔憂,這便是充當貨物地可憐安娜小公主。
“陛下,請不要將此事告訴安娜,她的性格太過倔強,恐怕不會接受您的安排,與安德魯保持聯絡的同時,還是讓我們漂亮的小公主再長大幾歲,明白些事理或許更好一點。”
“好的,叔父,那就先讓塔列朗負責協調與安德魯的談判事宜。”
只是兩人密談的同時,卻沒察覺到房間外,準備作為政治犧牲品的安娜公主早就外面偷聽了“路易十八”,塔列朗,還有布列塔尼親王等人的所有談話。
第二天上午,理查德首相帶著外交大臣馬戛爾尼爵士,納爾遜將軍一同走進威爾士攝政王的辦公室,因為就在昨天晚上,塔列朗以安德魯私人信使的身份給英國內閣帶來了勝利者要求和談的請求,內閣成員在經過緊急磋商後,便要向攝政王稟報商議結果。
隨同理查德首相等人抵達王宮的還有惠靈頓伯爵,只是因為後者仍處於軍事特別法庭的調查下,依照規定他尚不能進入高層核心的會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