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部分(第4/5 頁)
戰穩操勝算到曹丞相都可以帶著非戰鬥人員來炫耀一番了。
大軍先是很順暢地得到了荊州等地的不戰而降。
等得到了劉琮的投降後,再一路南下,行經喬玄墓的時候,停頓了下來。
拿了太牢到喬公墓前祭祀,說道,“喬公喬公,當年你說如果往後我經過了你墓前不用太牢祭祀,三步之內就要肚子痛,現在我已經祭祀你了,應該不會肚子痛了被。”
一旁的子侄及手下將官聽了他這話,近乎都要絕倒。
哪有這樣給人拜祭的?
當年賞識曹操的人真不多,連曹操要出仕,別說推薦的人了,就算給寫個評語的都沒人願意。強用了手段把相者綁來,最後還哭笑不得地得了個“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的評語。
故太尉喬玄算是對他最好的人了,當初曹操未上官場,就給了他許多照拂。算起來比司馬防這個後來推薦曹操為洛陽北部尉的更早,在曹操心目中地位也更重些。
但雖說喬公拿了全家託付給曹操,喬家卻算不是個世家,喬公往上族裡都是些微薄的人,家族根基很不穩。
當戰亂來臨,世家大族受了衝擊,只要熬到安定下來緩過一口氣,回頭來他們又可以比天子還牛。喬家卻沒有任何根基,曹操得了人家父親的託付,但那時候他自己還連年打了敗仗,不知道該何去何從,哪裡有時間照顧別家人了。
也就是到了現在這時候,才又揚眉吐氣,把之前那些憋屈時候的氣撒了出來。
祭過喬公一回也算是神清氣爽。
在這個時期又不由詩興大發,《短歌行》便就是此時的作品。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山不厭高,水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這一首是大家熟識的。
詩中浪漫主義的理想君國思想,顯然曹大人說得如馬基雅維利,他的政治實際操作時卻謬以千里,全然如一個後世的獨裁者。
另一首同名為《短歌行》的卻又恰巧寫到,
“周西伯昌,懷此聖德。三分天下,而有其二。 ”
曹操素來喜歡用周公自喻,大概他在寫此詩之時也絕不會想到,赤壁之戰後,“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的那個人並不是他,反而“三分天下”,天下也真要三分了。
能有雅興寫詩,這時候心情尚且還是不錯的
回頭將劉備趕羊一樣逼到了長坂坡,在敵方近乎拼命的抵抗下,曹操竟然放過了劉備一馬,對追趕的攻勢鬆懈下來,並認為,“孫劉不過烏合之眾。”
把孫劉當成當年的公孫度與二袁,逼急了大家為了活命只能抱團,稍微鬆懈了,就窩裡鬥起來。
當年的公孫度就是這樣將二袁殺死,首級奉予曹操。
然後孫劉並不是烏合之眾,而當世堪與曹操共同煮酒天下的英雄。
知曉了這一切的那個人,這會兒卻仍在許都待著,穿越這項福利,到了春華手上,也實在和看電視劇一樣。
她就是個看電視的,哪怕提前看過劇情,卻從不去主動改變參與。
曹操,他要不是被孫劉聯軍給打退回來了,這會兒他“一匡天下”去了,那士族階級們可以等著被大清算了,大家誰都別想過上好日子。
說起來也好笑,旁人都是以古鑑今,她卻只能以後鑑古,多少開國帝皇安定天下不久就是拿功臣們開刀的?
比如朱元璋,兩次政治清算涉案無數人,並不是單功臣倒黴,藍田案不是功臣的普通涉案官吏照樣倒黴。
但哪怕她“先知”了,整天看到身邊,上至公卿下至奴婢們都一副曹軍必勝,打贏了勝仗,大家都有好日子過的樣子。
她也渴望和平,亂世中世人受的苦夠多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