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部分(第3/5 頁)
漸漸敗落。
好不容易潑個汙水,讓曹丕大受了輿論的指責,這家人就不是個會來事兒的,趁著此刻急追猛打。
現在苦主家自己便認了,到時候曹操再想回過頭抽人也不行了。
與其怪這家人不會鬧,還不如怪他哥這些年被弟弟們逼著成了個檢討專業戶,料尾的速度都是被弟弟們逼出來的啊。
也不用等他爹曹操回過神來了,曹操此刻正是心情極度惡劣。
他剛抽完了大孝子孔融。
58、 心有猛虎,細嗅薔薇(三)
其實也幸好關於任氏的事就此打住了;否則再細究下去,很難說不把曹彰給牽連出來。
比起曹丕來說,曹彰這個弟弟還真不是個會善搞陰謀的人,這種潑人汙水最後把自己給套進去的事;他是極可能發生的。
這對兄弟的父親曹操剛砍了孔融,無論怎樣把他生前做過的那些醜事拿出來說道,孔融作為孔子的後裔這個身份是變不了的。
只要這個事實在,就是面大旗,總有這麼幾個腦子進水的名士要為他說話。
和孔融關係最好的兩人,另一為禰衡,也早幾年被砍了;最後一個叫楊修;目下還活著。
孔融的家世;禰衡的名聲,當時三人結交,如今只剩下楊修一人,如此對舊有世家,清議復古派的打擊,不由不讓人心驚膽戰了。
朋友都死了,留下楊修一人惴惴不安,他的母親不是別人,正是袁術的女兒,這樣的狀況下,他要不慌才是怪事。
既然處境危險,那便更要儘早地找個靠山。由政治投機失利的家族,想起復的最快途徑就是立刻再去來此政治投機。
楊修恰巧就遇上了曹植,此後就緊密地成為了陳王黨。
也不知他是因被友人們的死而激發出來的自身危機,所以奮發圖強了,或者說是命運捉弄,也可著勁讓他折騰,好到最後給他來算個總賬,楊修到了曹植的陣營裡果然做成了幾件大事。
首先便是代曹植寫策論,這種類似的治國之道的應用文,便是當時曹操所認為的教育方式,定時要讓子侄們些點思想彙報上來看看。
這一策寫得太好了,以至於曹操親自來問曹植,“不是汝倩人所寫的吧?”
事實上,曹操的這些兒子們都不過是些十幾歲的小少年們,最大的曹丕去年才過二十。
讓這些小少年們寫些治國大策確實有些為難了,哪怕從小就讓他們得到各種紙上談兵的教養。
諸子大多都是讓手下寫的,曹植當然也不承認了,“自然是自己寫的。”
而且曹植的文采也向來很好,曹操便因此大喜過望。
其次便是提議曹植多讓夫人在外走動社交。
曹植的夫人崔氏是名門之女,光論出身的話,比小縣令之女出身的嫂嫂甄氏還好,也確實是當時曹家兒媳中出身最好的一個了。
由這樣的嫻雅高貴的夫人為他在世家女眷中拉進關係,贏得親和分,也比起曹彰夫人來自小門小戶的束手束腳,比起曹丕夫人那段風流的豔聞,更讓人心生嚮往些。
一面是形象日益光鮮的四子,一面是連年來小事不斷,私德不修的次子,曹操心中的天平瞬間便傾斜了。
這一年,曹操出征沒再讓曹丕守城。
還沒等曹植可以歡撥出聲的時候,下一個訊息卻是讓人驚呆了:曹丕隨軍,一同南下。
*
大軍終於南下,隨著曹丞相的離開,許都也漸漸安靜了下來。
天下戰事即起,此刻大概除了已然獲悉結果的春華,哪怕孫權劉備本人都絕不看好這場仗。
便是曹操,大張旗鼓的帶著子侄,甚至同行中還有他最喜愛的小兒子曹衝,在北方陣營看來,此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