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部分(第2/4 頁)
,劉備知徐庶乃一奇才,認其為軍師,後又經徐庶推薦,劉備方知臥龍諸葛,於是才引出了“三顧茅廬”的千古佳話。
這些都是正史所載,婦孺皆知的事情。隱藏在其背後的故事卻是如此讓人感到驚訝。原來這水鏡先生司馬微和司馬懿雖是出了五湖,但卻是同宗同族之人。是叔侄關係。
司馬懿的郡望溫縣和司馬微的郡望潁川不過相隔百里之地,這溫縣司馬氏和潁川司馬氏是同宗同祖,皆是殷王司馬卬之後。當年司馬懿祖父司馬雋東漢末年,曾任職潁川太守。這潁川就是這司馬微的家鄉,他們這其中的關係就是此時認了祖歸了宗。
不過這司馬微是早已未卜先知,料到這不久後天下將大亂,而這溫縣司馬氏是河內大族。而他也將處於各方勢力的夾縫中生存,為了不惹下不必要的麻煩,因此自是沒有公開這其中的關係。
原來是如此如的緣故。難怪是這司馬微是如此盡心盡力暗中幫助這司馬懿。這司馬微是三國第一隱士高人,諸葛亮、龐統、徐庶皆為其高徒。
但是這一切只是這表面現象,這水鏡莊真正的存在原來竟是這一處修真門派,這水鏡先生司馬微修為更是早已到了騰雲駕霧,飛沙走石的境界。
水鏡莊的舊址位於今天湖北省南漳縣的玉溪山麓。傳聞其水鏡莊,專門培養天下奇人異士。每位成員皆被視為當代最傑出的軍師,因此各方諸侯無不想方設法招攬,以求為己效力,但他們多半僅依自身的意願、信念和理想行事,不受任何形式的威脅利誘。這民間傳說果然不假,絕不是空穴來風。
水鏡莊又稱白馬洞。在南漳縣城南門外1公里。背倚玉溪山,層巒疊翠,下臨彝水,泉流淙淙。山腰峭壁處有一天然石室,刀削石壁之間有一巖洞相傳一白馬常出入洞內,上古叫“白馬洞”。東漢末年,名士司馬徽為避北方戰亂而南遷於此,雅號“水鏡先生”,“水鏡莊”由是得名。
公元206年,劉備襄陽遇難,馬躍檀溪來到水鏡莊,在水鏡莊與司馬徽相遇,司馬徽向他推薦“伏龍鳳雛,二人得一,可安天下”,由此便引出了“三顧茅廬”、“隆中對”等故事,三國鼎立,更使司馬徽名昭一聲。
水鏡先生的究竟是如何來臨?據說,司馬微的好友龐德公,也是當時著名隱士,在鹿門山舉行酒會,諸友或歌或詠,很是熱鬧。司馬徽論古談今,言談灑脫超凡,令滿座寂然,敬意盈胸。龐德公舉杯上前,說:“先生數典如流水,水清似鏡,真乃水鏡先生矣。”此後,“水鏡”之名便名揚中原,隱居之地白馬洞也被稱為“水鏡莊”了。
從山下到洞口高約數十米,青石板鋪就的石階直達環山城牆。此洞深有約30米,高約8米,寬約8米,相傳有白馬常出入於此洞中,故名白馬洞,也叫聖馬洞。洞內風雨不至,冬暖夏涼。洞中有石桌、石凳、石床,可以讀書,可以撫琴,可以酣眠,古意甚濃。洞口闊內狹,形狀像是個大喇叭。當年,水鏡先生常在洞內撫琴,悠悠琴聲藉著巖壁的回聲,傳響于山林水壑之間,很有幾分情趣。
遙想當年,清風瘦骨的司馬徽束古裝、佩長劍在此撫琴弈棋,吟詩作畫,臨風把酒,好一派自在灑脫的隱士風采。這悠悠雅意,不知影響了多少中國文人。甚至在中國入仕者內心深處,何嘗不深藏著一幅這樣的山林生活圖!
水鏡莊內,多是亭閣式建築,飛簷凌空,氣宇軒昂,金窗修戶,朱梁畫棟。司馬徽、龐德公和學生諸葛亮、徐庶、龐統等人風采飄逸,常在此弈棋、彈琴。院內風格古雅素樸,青磚黛瓦,映著綠樹紅花,顯得極有畫意。院內綠樹掩映,花香鳥語,典雅幽靜。
相傳水鏡先生就是在這水鏡莊內與劉備剪燭夜話的。當年一個是揮手論勢的水鏡先生、一個是手按劍柄洗耳恭聽的劉皇叔;一個是林泉高士,一個是落難英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