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鍾君義的失落(第1/3 頁)
鍾君義心情低落的離開了縣衙。
儘管在林知縣這裡忽悠了三千斤閩鐵,後來林知縣又答應了一萬斤煤炭木材等物資。
煤在大明雖說便宜,但上萬斤也要花上幾百兩銀子。
加上木材等其他物資,這次林知縣可是下了血本。
最主要的就是這些都是急需品。
嚴格來說,這次東明之行,除了沒有得到足夠的工匠,收穫不可謂不豐,但咋麼就高興不起來呢?
就拿抓捕那些人犯來說吧,在洪百戶一頓操作之下,十一個奸細悉數落網不說。
順便把同福客棧的掌櫃、店小二、還有其他的住客都抓了回來六十多人。
加上城外的十四個貨郎,便宜老爹帶回了將近八十人。
而洪百戶透過這次抓捕,也是賺的盆滿缽滿。
鍾君義是既無語又無奈,想在這個家天下時代講人權,那純粹就是找死。
鍾君義自認為並不是個人權至上主義者。
因為任何事情,只要加上“至上”二字,立馬變味。
就好比後世某個西方大國,天天打著人權旗號,國內卻武器氾濫。
槍擊事件頻發,警察暴力執法層出不窮。
當然,這或許就是東西方文化上的差異。
畢竟西方文明多來源於海盜文明。
無論是早期的希臘、羅馬、馬其頓等西方帝國,都是圍繞著地中海的爭奪。
中世紀的葡萄牙、西班牙、荷蘭。
以及近代的英、法。也是橫跨大西洋,穿越好望角,滿世界殖民。
都離不開用強大武力,去欺負弱小。
也正是因為這種野蠻的生存方式。
讓西方人覺得,要是身邊沒有武器,就會很沒安全感。
所以,西方標榜的人權,最主要的體現就是人人有槍的原因。
完全沒有在意人人有槍了,可以輕鬆的剝奪他人的生命。
就沒有想過,連人命都沒有了,還哪裡來的人權。
就這麼簡單的道理,卻視若無睹。
很難想象,一個漠視生命的文明,卻把人權至上掛在嘴邊,這是多麼大的諷刺。
鍾君義一直認為,當一個社會一直標榜的,往往是這個社會所缺失的。
西方倡導的“平等、自由、博愛。”就是有太多的不平等。
所謂自由,也只是提倡個人主義。
但人畢竟是個群體,個人的自由,對群體就是侵害。
如果不加以控制,社會只會越來越糟,甚至文明將不復存在。
就好比華夏一直倡導的忠信孝悌,儒雅恭敬。
起源於禮崩樂壞的春秋時代。
但看過春秋歷史的人都知道。
那時候有忠誠嗎?
有信任信仰嗎?
父子兄弟相殘還少嗎?
行為舉止放浪不拘的人少嗎?
正因如此,在春秋後期以及戰國時代,諸子百家蜂擁而起。
華夏進入百家爭鳴的文化鼎盛時期。
各種學說經過幾百年的沉澱和交流,儒家思想最後得到統治階級的認可而一家獨大。
而西方奉行的“平等、自由、博愛。”
也是經過漫長的文藝復興和長期的宗教戰爭,革命戰爭最後由法國提出來的。
瞭解法國大革命這段歷史的人都知道。
從攻打巴士底獄開始,短短几十年時間。
帝國、共和此起彼伏。
皇權與民權激烈對抗。
新教與舊教思想交叉傳播。
最後痛定思痛才達成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