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頁(第1/2 頁)
如果臣屬和下屬的才能超過了君主和上司,而又不加以掩飾,其結果每每不會美妙。這種血淋淋的政治鬥爭現實,無時不刻地提醒著那些暗懷異志或者恃才自傲的政客們:切記不可表現出比上司還要高明。掩飾自己的才能便成為政界常見的韜晦手法之一。
常用手法之三:在名望方面進行掩飾。
政治不僅追逐權力,而且追逐名望。權力與名望之間有著密切的關係,權力固然可以帶來一定的名望,而名望同樣有助於獲取和鞏固權力。權力和名望都是統治者正確的目標。
如同志向和才能一樣,別人的名望也會使權勢者感到一種威脅。中國古代的權勢者們,有誰能夠容忍臣僚和下屬的名望超過自己?民眾感恩戴德的物件,只能是權勢者自己,決不允許任何他人分享。
常用手法之四:在感情方面進行掩飾。
為了一定的政治目的,掩飾自己的真實感情,這也是一種常用的韜晦手法。在力量對比不利的情況下,或者喜怒不形於色,愛憎深藏不露;或者製造假象,用表面上的臣服來掩飾內心的憎惡仇恨。
韜晦之術的運用場合
一是君主大權旁落的場合。新君主即位,重臣專權,不甘寂寞而又無可奈何的新君主,不得已只好暫時行韜晦之術。
二是臣屬&ldo;功高震主&rdo;的場合。當臣屬的功勞、才能、名望、實權等方面超過君主的場合,或者誘使臣屬野心膨脹,或者會使君主寢食不安、暗生殺機,如果雙方中的任何一方有所動作,原先的平衡無法維繫。
三是君權即將正常移交的場合。在古代專制制度下,在位君主對於繼承人選一般具有絕對的決定權。他們在挑選繼承人的時候,總是帶有強烈的個人好惡傾向,而這種好惡傾向又常常是以是否&ldo;類己&rdo;作為標準的。能否符合在位君主心目中的標準,往往成為君權移交歸宿決定性因素。因此,對於君位繼承權的競爭者或者既定的繼承人來說,了爭奪或者鞏固儲君的地位,需要極力討好在位君主的歡心,其中包括採用韜晦的手段。
四是君權即將非正常移交的場合。在權力即將非正常移交的場合,如政變爆發前夕,韜晦之術是經常被採用的一種有效的戰術手段。
五是同僚之間猜疑嫉妒的場合。政界中的嫉妒心理,根深蒂固而禍害激烈,讒毀誣陷即多由嫉妒而發。中國古代政界同僚之間的猜疑嫉妒,每朝每代都有大量記載。在這種場合下,韜晦之術可以有效地發揮避免招致嫉妒和自我保護的作用。嫉妒多數是弱者針對強者產生的心理狀態。 一般來說,對方在才能、權勢、財富、名譽、地位、機遇等方面超過自己時,才會引起嫉妒。所以,為了避免嫉妒,韜晦的一個重要原則就是&ldo;示弱&rdo;,即在表面上有意識地做出一副己不如人的姿態,真正的強者裝成了弱者,使實際上的弱者自以為是強者。
韜晦之術的基本特徵
任何手段都具有一定的目的,韜晦之術作為一種政治鬥爭的手段當然也不例外。從本質上講,所謂政治目的,指的是為實現政治統治的活動意向,是對政治活動結果的預期認識,它反映的是對某種經濟和政治利益的主觀追求。
所謂進取性,就是說在政治鬥爭中,韜晦之術是一種具有強烈的進取精神的手段。從表面看,它的目的似乎只是為了應付上司的猜疑不安和同僚的讒毀嫉妒,是一種消極被動的自我保護手段,其實不然,韜晦並不意味著真正的退卻忍讓,而是一種進取的掩護。只有在主觀上具有強烈的功名利祿進取精神,而環境和時機等各種客觀條件尚不具備的情況下,才會產生對韜晦之術的依賴。
所謂隱蔽性,就是說韜晦所要達到的目的是不便言明的。韜晦固然是為了達到明確的進取的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