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頁(第1/2 頁)
監督法在總則一章中明確規定:&ldo;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行使監督職權的情況,向社會公開。&rdo; 公開,本身就是一種政治推動力,人大監督內在的法定威力與監督公開後外來的輿論動力融為一體,必將產生民主和法治的合力。從這個角度而言,監督法所確立的監督公開原則,無疑是我國民主政治發展的重大制度創新,意味深長,值得期許。
值得注意的是,監督公開不僅在監督法中體現為一個基本原則,也細化成了許多具體條款,根據監督法的有關規定,人大常委會實施監督的情況,&ldo;一府兩院&rdo;接受人大監督的情況,都要向人大代表通報,並且向社會公佈。這些相關規定,一方面為各級人大常委會監督公開、為人大行使職權的公開化提供了豐富的制度支援,另一方面,也為人大監督公開化設定了義務性要求。可以說,對各級人大常委會而言,監督公開的制度設計,意味著權力與義務同在,動力與壓力並存。
從歷史的視野觀察,監督法關於公開性的制度設計並非一時心血來潮,而是有著豐厚的實踐積累,是一個深思熟慮的制度選擇。
制度分析原理告訴我們,任何一個公共權力機構,社會的外在政治壓力是其公正有效運作的根本保障。人大既有監督憲法和法律的實施、監督&ldo;一府兩院&rdo;工作的權力,又有接受人民和社會監督的義務。作為最高監督層次的人大監督,依法在&ldo;玻璃房子&rdo;裡執行,必將催生民主和法治的威力。
市場經濟的發展一方面導致利益的多元化及其相互競爭,另一方面則導致這種競爭向政治領域延伸,不同利益群體參與政治的積極性不可避免呈現高漲的勢態。從總體上看,中國的民主政治具備了初始的動力條件。從世界各國民主發展的程序也顯示,民主政治的發展期,也是社會矛盾的多發期,各政治利益群體無法達成政治共識,社會就陷入迷茫和混亂。
現在的中央和地方關係面臨一個現實問題,是居高不下的信訪量和反映出來的大量社會問題。造成群眾大量信訪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在於地方&ldo;一府兩院&rdo;的不作為和亂作為。由於信訪問題難以在當地解決,信訪群眾只能紛紛進京,在客觀上形成&ldo;地方欠帳,中央買單&rdo;的局面,給中央政府造成很大壓力。
事實上,地方&ldo;一府兩院&rdo;不缺乏監督,缺的是制度化的民主監督。只有制度化的民主監督得以切實執行,&ldo;一府兩院&rdo;的權力才能得到就地及時監督。監督法在一定意義上是中央監督權力的下放。以往,對於地方政府的剛性監督權力在中央手中,隨著地方政府管理事務範圍的擴大,中央直接監督約束地方政府的難度越來越大。所以,利用現有的制度架構,充分挖掘人民代表大會這個根本政治制度的潛力,以各級人大常委會監督地方&ldo;一府兩院&rdo;就成為必然的選擇。
77 關於選舉問題
選舉民主與政治自由並沒有必然的因果關係。
中國的問題是制止腐敗。選舉不能制止腐敗,也止不住共產黨質量的退還;相反,選舉導致腐敗,因為選舉遊戲製造腐敗。選舉遊戲內含一個鐵三角,即政客‐‐選民‐‐金主構成的三角關係:政客必須透過媒體等各種手段引誘儘可能多的選民支援,為此需要儘可能多的金錢;總有金主向政客提供金錢,以求藉助權力謀取更多的資本;勝選後,政客要以公權回報投自己票的那些&ldo;相對多數&rdo;,還須以公權回報出錢的金主。 &ldo;相對多數&rdo;與全民的&ldo;公意&rdo;未必一致;金主的私利不僅與&ldo;公意&rdo;不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