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頁(第1/2 頁)
二是包容性‐‐那是指中國官僚政治所包攝範圍的廣闊,即官僚政治的活動,同中國各種社會文化現象如倫理、宗教、法律、財產、藝術等等方面,發生了異常密切而協調的關係。
三是貫徹澈性‐‐那是指中國官僚政治的支配作用有深入的影響,中國人的思想活動乃至他們的整個人生觀,都拘囚錮蔽在官僚政治所設定的樊籠中。
官僚政治是當作專制政體的配合物或補充物而產生的;專制政體不存在,當作一種社會體制看的官僚政治也無法存在。中國專制政體是何時開始的?新舊歷史學家,社會史學家已公認秦代是中國專制政體發軔的朝代。而由秦以後,直到現代化開始的清代,其間經歷了二千餘年的長期歲月,除了極少的場合外,中國的政治形態並沒有了不起的變更,換言之,即一直是受著專制政體‐官僚政治的支配。封建官僚起初不過是封建貴族技術上的助手,幫助封建貴族剝削農奴式的農民,組織榨取農民血汗的封建機關,並使這機關鞏固和成為合法的形式。但封建的混戰,使各種專門人才成為急切的需要,並且直接動搖了整個社會制度,削弱了和抹殺了舊有的階級劃分,並在新的調子上來重新劃分階級。封建上層階級社會地位一般的不鞏固,是越來越加厲害,常使封建諸侯依靠官僚。這些培養起來的封建官僚不但成了專制政體實行的準備條件,且還在某種程度上成了專制政體實現的推動力。秦得&ldo;策士&rdo;、&ldo;處士&rdo;或封建官僚之助而成就一統大業,實現專制的官僚的政治局面。秦代的官僚政客是在封建貴族政治崩潰過程中養成的;而秦後各朝的官僚政客,則都是在官僚政治局面下養成的。二千餘年的歷史,一方面表現為同一形式的不同王朝的更迭,同時又表現為各王朝專制君主透過他們的文武官吏對農民施行剝削榨取的支配權的轉移。
中國官僚政治的包容性,那當然也是把它和其他國家的同類政治形態相比較而表現出來的。每一個社會同時存在有各種各色的社會文化事象和制度。在任何階級社會裡面的政治事象或其體制,往往總容易而且必然會變得突出,這是舊歷史家們用政治史來代表人類文化史的一大原因。但政治現象或政治體制雖然比較突出而顯得重要,卻不能無視其他社會事象和制度的作用,因為大凡一種政治制度如其對於環繞著它的其他社會體制不能適應、不能協調,它就會立即顯出孤立無助的狹窄性來;反之,如其他能適應、能運用同時並存的其他社會文化事象和體制,並且在各方面造出與它相配合的社會體制來,它的作用和影響就將視其包容性而相應增大。與外國官僚政治相比較,中國官僚政治其所以能顯出包容性的特性,就因中國官僚政治在較長期的發展過程中逐漸發現了並在某種程度上創造出配合它的其他社會事象和體制。
首先,中國以父家長為中心的家族制和宗法組織,雖然是在專制‐官僚的政體實現以後更加強化了,但在這以前,卻顯然存在著這樣一個可供官僚政治利用的傳統。國與家是相通的,君權和父權是相互為用的。
其次,法律和政治是非常密切關聯著的。人民對於法有所認識,有了習慣和素養,對於權利義務的相對關係有了一些明確概念,那對於任意蹂躪人權,任意剝削榨取人民的專制官僚政體就將成為一個阻礙。在中國,一般的社會秩序不是靠法來維持的,而是靠宗法、靠綱常、靠下層對上層的絕對服從來維持的;於是,&ldo;人治&rdo;與&ldo;禮治&rdo;便代替了&ldo;法治&rdo;。這顯然是專制‐官僚政治實行的結果,但同時卻又成為官僚政治得以擴大其作用和活動範圍的原因。
再次,中國文化中的每一個因素。好象是專門為了專制官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