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醜女的逆襲(第3/6 頁)
之樂的場景,而是乳母勾引賈充的畫面,大壇醋一釀成,不問青紅皂白,竟命人將乳母鞭打致死。
史載賈黎民因乳母去世最終也得病而死。賈充如此一個大官僚,即使那時沒有名牌三鹿,不能再請個乳母嗎?幼子怎會因一個乳母的去世就病死了?
其實,這個很好解釋。
現代醫學表明,嬰兒的消化系統發育不成熟,胃酸和消化酶的分泌較少,且消化酶的活性低,很難適應食物質和量的較大變化,加之神經系統對胃腸的調節功能較差,免疫功能欠佳,在適應一種奶後,換奶可能會增加嬰兒的消化系統的負擔,嬰兒可能會因此而得病。
郭槐人雖醜,生育能力不弱,後來又生下一個男孩,仍找來乳母餵養。一天,乳母抱著孩子在院裡,不長記性的賈充又上前撫摩孩子的頭,郭槐三觀自始穩定,又認為乳母有意勾引老公,不由分說又將乳母活活打死。這個兒子又因此夭折。
有了弒君父親、醋帝母親的優良基因,風姐自然不會端莊賢淑。
但,運氣奇佳。
賈南風成人後,居然嫁給了司馬炎的二兒子、當時的皇太子司馬衷。有人說,皇太子選什麼樣的美女選不到,偏選個回眸一笑百草枯、六宮粉黛陡增色的醜女為妻,不是傻子嗎?
說對了,司馬衷確實是個傻子,至少可以說是腦子不太靈光。
司馬炎本人長的很帥姿容甚偉,皇后楊豔出自著名的弘農華陰楊氏高門,“少聰慧、善書,資質美麗”,夫妻二人共生下三子三女,司馬衷是二兒子。
司馬衷的其他兄弟姐妹,個個聰明伶俐,後來他自己也有五個子女,智商也沒問題,可奇怪的是,唯獨他腦子不太靈光。
司馬衷,“何不食肉糜”典故的版權擁有人。是說,其做了皇帝后,有一年鬧災荒,老百姓沒飯吃,餓殍滿地,有人把情況報告如實上報,這老兄反問:沒有粟米,為什麼不喝肉粥呢?
如果僅憑一個雷人語典故就斷定一個人是傻子,似乎也有失偏頗,畢竟“先定個小目標”、“不知妻美”、“北大還行”等典故版權的擁有人,都是現實中的精英。生活的侷限性往往會限制一個人的認知,一個從小在深宮中長大的少年,缺乏基層工作經驗,不知民間疾苦,也不能說不正常。另外,史學界往往忽略了,關於司馬衷,還有另外一個典故。
“此侍中血,勿去”。說的是,後來八王之亂髮生後,司馬衷流浪在外遇險,其他人均作鳥獸散,唯有侍中嵇紹嵇康之子挺身而出,不惜身死以保護司馬衷。戰亂平息後,身邊人要為皇帝洗龍袍,司馬衷滿眼哀傷,決絕的吐出了這句很具人情味兒的話。
其諡號為“惠”,也是歷史對他平庸但善良的客觀評價。
司馬衷智商到底如何,已無法去準確評判,畢竟也不能測iq,但無論如何,其至少是一個沒有經過複雜政治鬥爭錘鍊、自小在深宮中被寵溺而長大、心性單純、腦子不太靈光的皇位接班人。
司馬炎的長子司馬軌早死,但皇帝怎會缺兒子?不僅不缺,他還有25個。25人中想找個聰明的兒子繼承大統並非難事,然而卻偏偏找了個腦子不太靈光的兒子當皇太子,是司馬炎智商也被拉低了嗎?
非也,司馬衷被定為皇太子的原因有二:
一是司馬衷是楊豔皇后親生,且是二兒子,長子去世,按順序應由二兒子當第一替補。
司馬炎也並不是沒動過換皇太子的心思,跟皇后楊豔商量商量。楊豔出自著名的弘農華陰楊氏,祖上楊震就是大儒,深受儒家傳統觀念的影響。司馬炎剛把想法說出來,就遭到她的堅決反對:立儲君歷來是立嫡長不立賢,怎能隨便改動?!
人生最大的監獄,是一個人的思維。
二是司馬衷腦子不太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