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有無相生,難易相成(第2/5 頁)
那麼為何樂正氏之前沒有發現這個致命漏洞呢?
答案很簡單!
他被儒家的大同理想國,矇蔽了雙眼。
世人總是會被一葉障目。
樂正氏顯然也不例外。
直至現在嬴政用夫子的交代,徹底碾碎了儒家的至德外王之道。
樂正氏方才如夢初醒。
他只能深深的嘆息:“閣下,高論。”
樂正氏心服口服的俯首認輸。
這一次辯經。
他總算是輸了個明明白白。
這很重要……
對於樂正氏而言,他可以輸,卻絕不能輸的稀裡糊塗。
眼下辯經的結果,他是能夠發自內心接受的。
“內聖教化,法以獎懲。”
嬴政拱了拱手,又補充道:“世人皆逐利,遂要用儒學教化他們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同時也要承認人性趨利是十分正常的事情,只要在法律的允許之下掙錢,那就沒有問題。故:聖人死,大盜止。”
“男女之情,人之天性,當用儒學教化發乎情、止於禮。同時也不必把女色視為洪水猛獸,只要別違背了女子意願,觸犯法律,也別刻意破壞他人感情,便都是正常的男女關係。故:聖人死,大盜止。”
“還有廉價鐵器的出現,井田制註定已經到了盡頭,唯有讓底層百姓人人都能擁有自己的土地,才能激發他們對於耕種和開荒的積極性,進而大幅度提振國家生產力。摒棄復古至禮,遵從時代大勢。故:聖人死,大盜止。”
“對於官吏方面,德行評判固然也很重要,卻不能要求他們無私奉獻,視錢財如糞土。秉承廉潔難道就一定要連肉都吃不起?不!只要他們治政能安民,不使百姓受凍餒之苦,朝廷就應當依規進行政績獎賞。故:聖人死,大盜止。”
“最後是醫患難題……醫術救人得生,卻又需要死亡方能累積進步。醫書上的每一個字,都是由人命枯骨鑄就而成,所以神農氏嚐遍百草,才會彰顯出功德無量。”
“有無相生,生死相存,究竟要如何調節好這兩者之間的關係,做到同時兼顧……既得救死扶傷,又得讓醫術不斷進步發展,直至完成聖人死,大盜止……這明顯需要尋找到司法和民意之間的平衡……”
“我能力有限,今日就到這裡。”
“樂正啟,承讓了。”
……
至此。
嬴政與樂正氏的內聖外王之辯,大獲全勝。
禮在法上。
貫徹內聖教化。
廢除以吏為師政策。
樂正氏只證明了其中一項具備卓絕的價值。
那就是知止內聖,確實是儒學中的精髓所在。
三綱八目,也確有可取之處。
但至德、至聖、至孝的外王大同理想國,儒家從今以後都別想了。
儒與法,兩者並重之。
才是帝制時代的最優選擇。
隨即。
樂正氏在跟嬴政行禮完畢以後,他又轉而朝著許尚的方向,遙拜相敬。
許尚回以微笑示意……
樂正氏距離腐儒只差一個界限,那就是他真的會踐行知止二字。
這非常難得。
因為大多數儒家老學究,基本都會變成盲目的追求德化。
讓他們放棄至孝之名。
等同於要了他們的命。
所以。
儘管樂正氏下半場的表現,稍微有些拉胯。
許尚卻依舊願意在心中,給予樂正氏較為正面的評價和認可。
當然。
有人歡喜,就會有人憂慮。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