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0章 大漢律與漢月報(第2/2 頁)
縣級建小學,郡級建中學,州級建大學。
最高學府則是京城的太學。
每年有兩次考核,分優、良、差三等。
優等免除各項費用,還以資鼓勵,給獎學金。
良等免學費、書本費,但要交食宿費。
差等所有費用都要交。
不過小學除外,小學三年,不收任何費用。
具體建多少、怎麼建,由諸葛亮調查後與學部商議決定,到時告知她就行。
所需資金,就從前兩年世族身上搜刮出的那筆橫財支出。
此事龐大繁瑣,學部那幾位,誰都不像是能做成的樣子,唯有諸葛亮讓她放心。
她自己也很忙。
從白玉京到長安的鐵路,已經開工了。
專用的車廂、風箱,都已在趕製。
雖不用她具體負責,也要過問一二。
偶有閒暇,還要跟蔡邕、蔡琰、禰衡三人商量辦報紙一事。
西漢時已有邸報,但這種文書主要在各級官府間流通,並未流入民間,她想辦的是面向民間的報紙,版面、內容都能效仿現代,宣揚正面、積極的事物,還能打打廣告什麼的。
各位大師也能在上面發表自己的詩文、見解、理念。
主旨是為朝廷喉舌,加強朝廷與地方官府、民間百姓的聯絡,促進各方面的交流,增加天下士民對朝廷的向心力。
此事本不急,可第一條鐵路大概明年就能完工。
能將報紙運出長安,運到各地。
各級學校也在建造中。
這種情況下還不辦報,張禎不能原諒自己。
蔡琰一聽就很有興趣,主動請命,張禎便委她為主編,蔡邕、禰衡為副主編,協助她完成。
報紙的名字也確定下來,叫《漢月報》,每月發行一次。
有點像月刊。
但張禎覺得,還是叫報紙更符合朝廷的需求。
蔡琰也是風一般的女子,很快就約到稿件,出了第一期。
首批印刷了兩千份,在長安萬書坊發行售賣。
一份五個大錢,貧苦人買不起,也不會買,因為不識字,可在識字的人眼中,這價格低廉得讓他們不敢置信。
不到三天就一售而空,蔡琰大為欣喜,又加印了五千份,也是沒幾日就賣光光。
這種新奇的文化形式,引得士林譁然,議論紛紛。
總體來說,是褒多於貶。
士子們議論完,最想做的事是毛遂自薦,為《漢月報》撰稿,不給稿費都行。
劉表、袁紹、袁術也如此,只要能選用他們的詩文,不用稿費,他們甚至還能倒給錢。
但蔡琰鐵面無私,主要看的是質量。
質量要是不行,給再多錢她也不收。
就這樣,鐵路還沒修好,報業已經上了正軌。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