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頁(第1/2 頁)
陸青沒有開言,只示意王倫進來,王倫迅即抬腿走了進來,陸青發覺他在避逃什麼。陸青仍沒有開口,隨手關起門。王倫快步走進了堂屋,腳步也比往日促急。陸青去廚房生起爐火,煎了一壺茶,端到堂屋,王倫坐在那張農家粗木方桌邊,望著桌面,有些失神。陸青斟了一杯茶,王倫卻不喝,抬眼望向他,壓低聲氣說:&ldo;這兩年,我一直在做一樁事‐‐刺殺楊戩。&rdo;
陸青雖有些驚,仍未開口,只靜靜聽他講述。
原來王倫這兩年聚結了一夥人,一同合謀刺殺楊戩。去年清明,有個山東漢子,名叫武松,扮作頭陀混到孝嚴寺裡,準備趁楊戩去祭拜時行刺,卻被皇城使竇監察覺。混戰中,武松一隻手臂被砍斷,人也被侍衛捉住,死在了囚牢中。此後,王倫一夥人又數度行刺,均未得手,反倒接連損折了幾條好漢性命。
王倫不願再這般蠻幹,枉損朋友性命。他與汴京念奴十二嬌中的棋奴相熟,棋奴家鄉親人也有幾家被括了田。棋奴得知王倫所為,也願效力,王倫由此想到了一個主意:燭殺。
楊戩說動官家微服行幸,私會唱奴李師師。每回官家去李師師院中,楊戩也必定跟隨護侍。上個月,王倫與棋奴四處使力,終於打探到官家臨幸日期。那天恰好是李師師生日,棋奴便邀了其他幾奴提前一天,前去給李師師賀壽。棋奴趁人不備,溜進給楊戩預備的宿房,拿出一支備好的蠟燭,調換了桌上那支。這支蠟燭由王倫託人特製,蠟中溶了毒藥。
第二天夜裡,王倫和幾個朋友聚在李師師行院附近一家客店,察看動靜。然而,次日清早,官家和楊戩安然回宮。王倫忙去打探,從李師師館中一個使女口中得知,楊戩那夜進房後,點起了蠟燭,但旋即便吹滅了。
幾天前,皇城使拘捕了棋奴。不久,棋奴被縊殺。王倫和那幾個朋友也被人追蹤,王倫費了許多氣力,才得以逃脫。
王倫面色沉鬱,長嘆了一聲:&ldo;楊戩那奸賊,不知是如何發覺了那蠟燭有毒。&rdo;
陸青想起了因禪師所記:&ldo;楊戩自幼患有哮症,於氣味極警覺。&rdo;
王倫一聽,一拳猛捶向桌子,幾乎將茶盞震落:&ldo;嗐!是我害了棋奴!&rdo;
&ldo;你們為何要行刺楊戩?&rdo;
&ldo;括田令。&rdo;
&ldo;括田令?&rdo;
&ldo;這幾年,楊戩推行&l;括田令&r;,在山東、河北等地,強將民田括為公田。田乃衣食之本,喪了田,便是喪了命。我們三槐王家也有幾家田被括去。你可聽聞梁山泊宋江三十六人?他們原是靠水而生,那片湖盪卻被括為官湖,失了生計,才起而造反。我也曾勸動幾位朝臣,上書奏諫,怎奈官家全不理會,反倒升賜楊戩為太傅。這&l;括田令&r;若是再推行下去,造反的便不是三十六人,恐怕會是三千六、三萬六、三十六萬。再加之江南花石綱逼得方臘作亂,這大宋江山如何得保?楊戩不除,天下難安。我今日來,便是想求你謀劃一個好主意。&rdo;
&ldo;殺了楊戩,還有張戩、王戩……&rdo;
&ldo;一頭狼吃人,難道也說,殺了這頭,還有許多,便不去殺?你我一介匹夫,這天下事或許照管不到許多,但眼見這個奸賊禍害蒼生,豈能坐視?&rdo;
陸青不由得想起了因禪師那封信,了因怕他相拒,又知他好淨,在信末寫了一句:&ldo;豈因秋風吹復落,便任枯葉滿階庭?&rdo;此語與王倫所言,同出一理。陸青心中不由得一動,但旋即想到,這人世原本便是無終無了煩惱之境,以一樁煩惱除滅另一樁煩惱,只